忘忧之馆,垂条之木。枝逶迟而含紫,叶萋萋而吐绿。出入风云,去来羽族。既上下而好音,亦黄衣而绛足。蜩螗厉响,蜘蛛吐丝。阶草漠漠,白日迟迟。于嗟细柳,流乱轻丝。君王渊穆其度,御羣英而翫之。小臣瞽聩,与此陈词,于嗟乐兮。于是罇盈缥玉之酒,爵献金浆之醪。庶羞千族,盈满六庖。弱丝清管,与风霜而共雕。枪鍠啾唧,萧条寂寥,隽乂英旄,列襟联袍。小臣莫效于鸿毛。空衔鲜而嗽醪。虽复河清海竭,终无增景于边撩。
柳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柳赋》是魏文帝曹丕创作的。此作品为感物伤怀之作,首赞柳之应时繁育,瑰姿扶疏;中忆自己十四年前植柳中庭,十五年后复见此柳,则已“连拱九成”,而“左右仆御已多亡”;最后咏叹柳之弘荫博覆,至德不伐,躬敬行旅者一视同仁,对其虽尺断犹能再植的永恒贞正的生命力深致仰羡。《柳赋》不仅描绘了柳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还通过这些自然元素表达了作者对君王统治下人才荟萃、盛世景象的赞美。
《柳赋》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涉及深刻的历史与文化因素。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魏文帝曹丕应父命赴孟津,途经官渡,见到十五年前自己亲手种植的柳树,遂作此赋。这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在这篇赋中,曹丕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柳树的生长过程及其带来的情感波动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氛围之中。
《柳赋》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主题意义,成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柳赋》的魅力在于它那淡逸疏朗的文辞和触类缘情的创作方式,使其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