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初事怀王,甚见信任。同列上官大夫妒害其宠,谗之王,王怒而疏屈原。屈原以忠信见疑,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是时周室已灭,七国并争。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国将危亡,忠诚之情,怀不能已,故作《离骚》。上陈尧、舜、禹、汤、文王之法,下言羿、浇、桀、纣之失,以风。怀王终不觉寤,信反闲之说,西朝于秦。秦人拘之,客死不还。至于襄王,复用谗言,逐屈原。在野又作《九章》赋以风谏,卒不见纳。不忍浊世,自投汨罗。原死之后,秦果灭楚。其辞为众贤所悼悲,故传于后。
离骚赞序
译文
《离骚》,这是屈原所创作的。屈原最初侍奉楚怀王时,非常被楚王信任。(与屈原)位次相同的上官大夫靳尚很嫉妒屈原受宠,向楚王进谗言,楚王非常生气并疏远屈原。屈原因为忠信受到怀疑,忧愁孤独地作了《离骚》。即“离”是遭受。“骚”是忧患。是屈原抒写自己遭受忧患的诗篇。当时周王朝已经灭亡,七国争霸。屈原因为国君不明智、任用小人、楚国即将灭亡而悲痛。他的忠诚之感,不能控制,所以作了《离骚》。好的方面写了尧、舜、禹、商汤、周文王的治世之道,坏的一面写了羿、浇、桀、纣的昏庸,来讽谏怀王,怀王最终还是不醒悟,听信误导。向位于西边的秦国朝贡,被秦国人拘禁,客死于秦国,又到了襄王时期,襄王还听信谗言,逐放了屈原在荒野又作了九章赋来讽谏,最终还是不纳谏。(屈原)不能忍受这污浊的世界,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秦国果然灭了楚国。他的辞赋被古代圣贤所悼悲,所以流传后世。
介绍
班固并非《离骚赞序》的作者,而是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学者。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历史学家,以其《汉书》著称于世。《离骚》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所作,后来被汉代学者王逸所注解。
班固的《离骚赞序》主要讲述了屈原创作《离骚》的背景和原因。班固在序中详细描述了屈原的生平经历以及他所面临的政治困境。屈原因忠诚于国家而受到君王的信任,然而同朝的上官大夫嫉妒他的才华和地位,谗言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离骚》作为《楚辞》中的一篇,表达了屈原对于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从文学角度来看,班固的《离骚赞序》不仅仅是对屈原生平和创作的叙述,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道德、忠诚与政治理想的追求。通过对《离骚》及其背景的分析,可以窥见屈原的人格魅力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班固的《离骚赞序》不仅是对屈原生平和作品的简要介绍,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作品。它不仅为后世提供了了解屈原及其作品的重要途径,也为我们认识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提供了宝贵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