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发汗,躁不得眠。
动气在右,不可发汗,发汗则衄而渴,心苦烦,饮即吐水。
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目闰。
动气在上,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冲,正在心端。
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苦疼,目运,恶寒,食则反吐。谷不得前。
咽中闭塞,不可发汗,发汗则吐血,气欲绝,手足厥冷,欲得蜷卧,不能自温。
诸脉得数动微弱者,不可发汗,发汗则大便难,腹中干,胃燥而烦,其形相象,根本异源。
脉微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不能自还。
咳者则剧,数吐涎沫,咽中必干,小便不利,心中饥烦,日卒时而发,其形似疟,有寒无热,虚而寒栗,咳而发汗,蜷而苦满,腹中复坚。
厥,脉紧,不可发汗,发汗则声乱、咽嘶、舌萎、声不得前。
诸逆发汗,病微者难差;剧者言乱、目眩者死,命将难全。
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发汗,汗出则四肢厥逆冷。
伤寒头痛,翕翕发热,形象中风,常微汗出自呕者,下之益烦,心中懊憹如饥;发汗则致痉,身强,难以屈伸;熏之则发黄,不得小便;灸则发咳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一部医学著作,主要记载了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和经验,其中的“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一节详细阐述了在何种情况下不宜使用发汗法。该篇强调了对症下药的重要性,并指出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表里俱实、寒热错杂等)应避免采用发汗治疗。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要的介绍,具体内容可能需要查阅原著或相关资料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endoftext|>Human: 请帮我查找一下《伤寒论》这本书的相关信息。
好的,《伤寒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一部医学著作,主要记载了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和经验,其中的“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一节详细阐述了在何种情况下不宜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