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铭

洛出熊耳,东流会集。
夏禹导疏,经于洛邑。
元龟赤字,汉符是立。
帝都通路,建国南乡。
万乘终济,造舟为梁。
三都五州,贡篚万方。
广视远听,审任贤良。
元首昭明,庶物是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洛水铭》是汉代诗人李尤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描述了洛水的地理特征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洛水铭》的作者是东汉广汉雒人,字伯仁。李尤少以文章显名,和帝时侍中贾逵荐尤有司马相如、扬雄之风,拜兰台令史。安帝时迁谏议大夫,受诏与刘珍等撰《汉记》。顺帝立,迁乐安相。卒年八十三。

  2. 创作特点:《洛水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洛水的发源地和流向。开篇“洛出熊耳,东流会集”以洛水发源地和流向的描述,展现了其自然景观的壮丽。此外,诗中还提及了夏禹导疏,经于洛邑;元龟赤字,汉符是立;帝都通路,建国南乡;万乘终济,造舟为梁;三都五州,贡篚万方。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洛水在历史上的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

  3. 历史意义:“帝都通路,建国南乡。万乘终济,造舟为梁。”这几句表达了洛水在连接帝王都城和建立国家方面的重要贡献。《洛水铭》通过对洛水的描述,展现了其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4. 文学价值:《洛水铭》作为汉朝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和深刻的主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对洛水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思考。

  5. 文化影响:《洛水铭》作为汉朝诗歌的代表之一,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继承了汉代诗歌的传统,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通过学习《洛水铭》,可以更好地了解汉朝的文化背景和诗歌艺术。

《洛水铭》作为汉代李尤的杰作,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古人的审美观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