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铭

樽设在堂,以俟俊乂。
三山共承,雕琢错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樽铭》是汉代诗人崔骃创作的一首四言诗,通过描绘朝会的场景和献酬之礼的礼仪,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当时政治风气的批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人简介
  • 崔骃:东汉涿郡安平人,字亭伯。博学通经,善为文。曾拟扬雄《解嘲》作《达旨》,与班固、傅毅齐名。出为长岑长,不赴而归。
  1. 诗歌原文
  • 惟岁之元,朝会奉樽。
  • 金罍牺象,嘉礼具陈。
  • 献酬交错,万国咸欢。
  1. 主题解读
  • 朝廷景象:首句“惟岁之元,朝会奉樽”描写了朝廷上群臣恭敬地捧着酒樽的场景,展现了朝廷的庄重和肃穆。
  • 礼仪规范:“金罍牺象,嘉礼具陈”反映了古代朝会上的礼仪制度,以及群臣之间的礼节规范。
  • 国家统一:最后一句“献酬交错,万国咸欢”则表达了作者希望天下一统的愿望,即通过宴会上的互相敬酒,象征性地表达各国间的友好关系。

《樽铭》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见证。它不仅记录了汉代的政治场景,还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风貌的批判和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