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 其二

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
自夏涉玄冬,弥旷十馀旬。
常恐游岱宗,不复见故人。
所亲一何笃,步趾慰我身。
清谈同日夕,情盻叙忧勤。
便复为别辞,游车归西邻。
素叶随风起,广路扬埃尘。
逝者如流水,哀此遂离分。
追问何时会,要我以阳春。
望慕结不解,贻尔新诗文。
勉哉修令德,北面自宠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桢的《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其二》是一首表现深厚友情的古诗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人背景
  • 生平简介:刘桢(字公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以其五言诗著称,与曹植并称“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 家族渊源:刘桢的父亲刘梁,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曾任野王令,著有《破群论》等著作。
  1. 诗歌原文
  • 原文内容:“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自夏涉玄冬,弥旷十余旬。常恐游岱宗,不复见故人。”
  • 注释解析:诗句中的“余婴沉痼疾”表达了刘桢因病而卧病在床,身体不适的状况。接着描述自己长时间居住在清漳河边,从夏天到冬天,时间跨度约十数月。最后表达担心因疾病无法再见旧友的忧虑心情。整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为读者展现了一段深厚的友情。
  1. 文学价值
  • 艺术成就:刘桢的诗歌风格质朴、语言简练,尤其擅长五言诗的创作,其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主题表达:此诗通过描绘作者因病卧病、思念故人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失去朋友的哀愁。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共鸣。
  1. 后世影响
  • 文化传承:刘桢的诗歌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刘桢诗歌风格的影响。
  • 研究价值: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及思想感情,刘桢的《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其二》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

可以看出刘桢的《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谊的古诗作品,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