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十五)

君不见柏梁台,今日丘墟生草莱。
君不见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
歌妓舞女今谁在,高坟垒垒满山隅。
长袖纷纷徒竞世,非我昔时千金躯。
随酒逐乐任意去,莫令含叹下黄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寻《拟行路难·其十五》的深沉意境

《拟行路难》系列诗歌,作为南北朝时期鲍照的力作,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艰辛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其丰富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拟行路难·其十五》中,诗人以柏梁台、阿房宫等历史遗迹为背景,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抒发了士人面对世态炎凉的无力感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哀叹。

诗中的柏梁台与阿房宫,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昔日的辉煌已成废墟,昔日的歌舞升平已化为寂寥。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历史的沧桑,更触动了读者对于时间流转和个人命运的沉思。

“君不见柏梁台,今日丘墟生草莱”以及“君不见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这两句诗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揭示了世事无常,盛衰更替的自然法则。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和权力易主的无奈感受。

“歌妓舞女今何在”,诗人通过询问昔日的歌妓舞女的现状,表达了对过去荣华富贵的追忆以及对那些逝去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而“高坟垒垒满山隅”则暗示了一种深深的悲凉与哀思,坟墓的存在象征着生命的消逝和历史的沉淀。

“长袖纷纷徒竞世,非我昔时千金躯”,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人们追逐名利的批判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本人对于个人价值与社会角色的思考。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传达出一种对世俗成功的反思和自我放逐的态度。

《拟行路难·其十五》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它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士人的心境和整个社会的风貌。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鲍照的艺术成就以及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