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蕙渐翻叶,池莲稍罢花。
高树北风响,空庭秋月华。
寸心怀是夜,寂寂漏方赊。
抚弦乏欢娱,临觞独叹嗟。
凄怆户凉入,徘徊檐影斜。
无为淹戚里,见就还田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阶蕙渐翻叶,池莲稍罢花。
高树北风响,空庭秋月华。
寸心怀是夜,寂寂漏方赊。
抚弦乏欢娱,临觞独叹嗟。
凄怆户凉入,徘徊檐影斜。
无为淹戚里,见就还田家。
何逊,字仲言,生于南朝梁,是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他出身贫寒,仕途不得志,但诗才横溢,八岁能作诗,被范云誉为“神童”,与沈约结为忘年之交。
《秋夕仰赠从兄寘南诗》是何逊在南北朝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秋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凄凉的夜晚景象。诗中描写了阶上的蕙草逐渐翻叶、池中的莲稍罢花等细节,通过这些自然景物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落寞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秋风、月光、夜漏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因思念亲人而难以入睡的心情。最后两句“无为淹戚里,见就还田家”更显深沉,诗人劝诫自己的从兄不要沉迷于外戚之家,而是要回归简朴的生活,回归到真正的家庭之中。
《秋夕仰赠从兄寘南诗》不仅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优美诗篇,更是一首蕴含着深情厚意的抒情之作。它不仅展示了何逊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