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织女诗

盈盈一水边,夜夜空自怜。
不辞精卫苦,河流未可填。
寸情百重结,一心万处悬。
愿作双青鸟,共舒明镜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织女》并非范云所作,而是南朝梁诗人徐悱的作品。范云和徐悱是南北朝时期两位不同朝代的诗人,分别创作了表达对远方亲人思念之情的诗歌。《望织女》是徐悱的一首五言诗,以其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表达了人间男女之间难以割舍的爱情与思念之苦。

《望织女》的原文如下:

匏瓜茕茕 望织女,箕斗无浆酒星苦。土鼓长吞弃后声,冰簧自咽愁中语。革故迎新如转丸,故人善愁新善欢。木难元是千金买,不作珊瑚一分看。

这首诗通过代拟的手法,借用神话传说中的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反映了人间爱情的甜蜜与痛苦。诗中描绘了织女在银河之上遥望着牛郎,而牛郎则在人间独自承受着分离的痛苦。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匏瓜”、“箕斗”、“土鼓”、“冰簧”等,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望织女》不仅是一首诗歌,它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爱情主题”的一种展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了爱情的象征。徐悱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喜爱,也反映了他对人间爱情的深刻理解和感慨。此外,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

《望织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都曾以《望织女》为题材进行创作,使得这一题材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同时,这首诗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案例,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了解《望织女》不仅能增加文学知识,还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诗歌的特点,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

《望织女》作为徐悱的代表作,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五言诗。它以神话传说为背景,深刻地表现了人间爱情的复杂与微妙。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牛郎织女故事的再现,更是一种对爱情深沉情感的抒发。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望织女》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也是一次文化的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