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得意已无俦,洞房连阁未消愁。
宫中本造鸳鸯殿,为谁新起凤凰楼。
绿黛红颜两相发,千娇百念情无歇。
舞衫回袖胜春风,歌扇当窗似秋月。
碧玉宫妓自翩妍,绛树新声最可怜。
张星旧在天河上,从来张姓本连天。
二八年时不忧度,旁边得宠谁相妒。
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流苏锦帐挂香囊,织成罗幌隐灯光。
只应私将琥珀枕,暝暝来上珊瑚床。
杂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杂曲是乐府中的一种形式,由乐府整理而成,内容多为诗人述志感怀之作,形式上不合音律,与五言古诗相接近,主要流行于汉代至唐代。以下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杂曲歌辞:
- 起源背景
- 历史渊源:杂曲歌辞源于乐府,是一些散失或残存下来的民间乐调的杂曲被乐府加以整理而成。
- 文学地位:杂曲歌辞在汉代至唐代时期非常流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 形式特点:杂曲歌辞的内容多是诗人述志感怀之作,其形式上也不符合传统的音律要求,与五言古诗相接近。
- 代表作品
- 《羽林郎》: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士兵的故事,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深切关怀,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
- 《焦仲卿妻》:这首诗通过描述夫妻间的误会和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残酷性和不合理性。
- 《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之一,被誉为“长恨歌”,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因爱情而遭受家族反对,最终悲剧收场的故事。
- 艺术特色
- 现实主义色彩:杂曲歌辞中的作品多具有现实性,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和人物,展示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 情感表达:杂曲歌辞中的作品常常以深沉的情感打动读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内心感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艺术创新:在形式上,杂曲歌辞突破了南朝多数民歌的五言四句体,为后来的七言律诗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 文化价值
- 反映社会变迁:杂曲歌辞中的作品反映了从汉代到唐代期间的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状况,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传承民族文化:杂曲歌辞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启迪后世创作:杂曲歌辞中的许多作品成为后世文人创作的重要源泉,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杂曲歌辞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情感世界,还为后世文学创作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杂曲歌辞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