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古墓诗

偃松将古墓,年代理当深。
表柱应堪烛,碑书欲有金。
迥坟由路毁,荒隧受田侵。
霏霏野雾合,昏昏陇日沈。
悬剑今何在,风杨空自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经古墓诗》是南北朝诗人阴铿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阴铿,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将领,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军事才能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和个人情感经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诗句原文
    偃松将古墓,年代理当深。
    表柱应堪烛,碑书欲有金。
    逈坟由路毁,荒隧受田侵。
    霏霏野雾合,昏昏陇日沉。
    悬剑今何在?风杨空自吟。
  • 译文解析
    诗中描绘了一幅古墓的凄凉景象,松树覆盖下的古墓显得格外幽静,岁月似乎在这里停滞。石碑上的铭文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光辉,但已被岁月侵蚀,难以辨认。道路的破坏使得坟墓被毁,田间的侵蚀也让这古老的隧道显得更加凄凉。野雾弥漫,太阳在远处下沉,给人一种孤独和哀愁的感觉。诗人悬挂的宝剑如今不知所踪,只有风吹过杨树发出的声音陪伴着他的独自吟唱。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行经古墓诗》以其独特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历史的长卷,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墓地的荒凉与历史的沧桑。诗中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悲凉而又壮美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怀,也流露出诗人对英雄事迹的敬仰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内心的忧伤与无奈。
  • 文化内涵:作为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行经古墓诗》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古墓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1. 文学地位
  • 历史评价:历史上,《行经古墓诗》因其深邃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受到广泛赞誉。许多文学史家认为它是南北朝诗歌中的杰作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现代影响:尽管时代已经变迁,但《行经古墓诗》依然被视为古典文学的典范,被广泛引用和研究。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经古墓诗》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和文化面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