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云生。
夜鸿惊。
凄切嘹唳伤夜情。
空山霜满高烟平。
铅华沉照帐孤明。
寒月微。
寒风紧。
愁心绝。
愁泪尽。
情人不胜怨。
思来谁能忍。
寒夜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寒夜怨》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由南朝梁的陶弘景所作。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 作者简介
- 陶弘景:陶弘景是一位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和医学家,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闲适生活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感受。他的诗作中常常融入了道家的自然哲学,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 作品原文
- 陶弘景的《寒夜怨》原文如下:
霜天秋月明如昼,寒夜凄风起四邻。
独有佳人无与伴,含愁抱闷倚西邻。
- 作品赏析
- 情景交融:这首诗通过霜天的秋月和冷冽的秋风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而佳人的孤独则成为这寒冷中的一抹温暖。诗人巧妙地用“霜天秋月”作为背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凄美。
- 情感细腻:诗人通过对寒夜中人物状态的描述,传达出一种深深的孤寂感。这种情感的表达并非直抒胸臆,而是通过环境与人物的互动来实现,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与艺术效果。
-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寒夜怨》创作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 作者意图:陶弘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孤独和世态炎凉的感慨。他借助寒夜这一主题,抒发了自己的忧思和对人情冷暖的深刻理解。
- 文学价值
- 语言特色:《寒夜怨》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繁复的修饰,却能直达人心。诗中使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冻草”无法凝聚成霜,暗示着寒冷而孤独的环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艺术影响:《寒夜怨》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现了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风貌,也为后世的诗人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借鉴。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情感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寒夜怨》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陶弘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将个人的悲欢离合融入自然之中,展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人文情怀。对于喜爱古代文学的朋友来说,《寒夜怨》无疑是了解古代文学和诗人情感世界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