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赞十首 其八

世间几许痴人,将道复欲求道。
广寻诸义纷纭,自救己身不了。
专寻他文乱说,自称至理妙好。
徒劳一生虚过,永劫沈沦生老。
浊爱缠心不舍,清净智心自恼。
真如法界丛林,返作荆棘荒草。
但执黄叶为金,不悟弃金求宝。
所以失念狂走,强力装持相好。
口内诵经诵论,心里寻常枯槁。
一朝觉本心空,具足真如不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乘赞十首·其八”是一首由南北朝时期的宝志创作的诗歌。这首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面从多个角度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形式及其在文学上的价值:

  1. 诗歌主题
  • “世间几许痴人,将道复欲求道。广寻诸义纷纭,自救己身不了。”这几句描绘了当时社会中许多人对宗教或哲学寻求的困惑。
  • “浊爱缠心不舍,清净智心自恼。”指出人们往往被世俗的欲望所困扰,无法保持内心的清净和清明。
  1. 诗歌形式
  • 此诗为《大乘赞十首》之一,体现了南朝时期佛教文学的特点,即通过赞颂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 诗歌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当时是一种成熟且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形式。
  1. 诗歌内容
  • “所以失念狂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人们行为的批评,认为人们因追求物质和权力而失去了真正的生活意义。
  • “但执黄叶为金,不悟弃金求宝。”进一步揭示了人们对财富和名利的盲目追求,忘记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修养与自我提升。
  1. 诗歌价值
  • 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此诗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在艺术表现上,“但执黄叶为金,不悟弃金求宝。”等诗句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使诗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大乘赞十首·其八”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个人的精神追求。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到之处,而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状况,以及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