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忽已过,冰轮始觉亏。
孤光犹不定,浮世更堪疑。
影落澄江海,寒生静路岐。
皎然银汉外,长有众星随。
十六夜月
介绍
《十六夜月》是唐代诗人朱庆馀的作品,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展现了他对月亮的独特感受和情感表达。
《十六夜月》作为一首诗歌,它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一个特定的晚上景象,同时传达了作者对月亮的情感和体验。在古代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月亮常常被用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寄托哀思。朱庆馀这首诗中,月亮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的象征,更是情感的载体。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夜晚的氛围和意境。
相关推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理解诗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要求,然后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重点词句来组织答案。此诗是写中秋月景的,首联两句写中秋月圆之夜,诗人昨夜已过而今宵才见,月亮初上时不圆,待到皓月当空时,人们方知中秋佳节又来临了;颔联写月亮孤高,但并不皎洁,而是阴晴不定,令人生疑;颈联写月光照在江海中,寒气四起,静路上的小路显得分外清冷
【注释】 十六夜月:诗题。 去年倦卧关门睡,前岁扁舟烂漫游。——诗人在上一年曾困顿于家,关起门来睡觉;前一年则乘扁舟漫游江湖。 莫道迎檐一杯酒,婆娑孤影也扶头。——不要以为只是迎着月光喝一口酒就完了,那孤寂的身影也让人扶着头。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诗人在去年和今年分别经历了不同的生活状态。去年,他在家乡困顿不堪,于是关上大门睡觉;而今年,他乘船游览了江湖。虽然两者的生活状态不同
这首诗共有八句,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注释: 月早昼氛在,月迟夜气澄。 "月早"指的是早晨的月亮,"昼氛"是指白天的云雾。"月迟"指的是傍晚的月亮,"夜气"是指夜晚的清气。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当月亮升起的时候,白天的云雾还没有散去;而到了夜晚,月亮升起了,清气也弥漫开来。 秋毫细可数,乌鹊栖亦兴。 "秋毫"是指非常小的东西,这里用来比喻秋天的微风。"数"是指计数,"乌鹊"是一种鸟类,常常栖息在树上
``` 何处吹来笛一声,长空如水浸江城。 中秋有月云偏妒,底事今宵放得明。 诗句释义 - 何处吹来笛一声:描述的是夜晚笛声从何方传来,给寂静的夜空增添了几分生机和趣味。 - 长空如水浸江城:形容天空广阔无垠,仿佛被江水浸润,形成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 中秋有月云偏妒:在中秋之夜,明亮的月光被云朵遮挡,显得格外孤寂。 - 底事今宵放得明:今夜月亮为何如此明亮,让人感到意外和惊喜。 译文
十六夜月 今宵比较些子,犹自胜闲时。 明月如常守,阴晴无定期。 伊人纷好恶,嫌镜改妍媸。 月亮长在天,蟾蜍不移动。 金波仍眩转,掌露尽华滋。 连璧何妨晚,修轮莫问迟。 才逢桂殿冷,便结庾楼知。 十事九违意,浮生几展眉。 渊明十日菊,苏子一联诗。 不是心如月,安知月不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十六夜月下所作,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今宵比较些子,犹自胜闲时。”意思是说
十六夜月 兔魄过三五,光同昨夜清。 嫦娥非有意,尘世自无情。 莫讶一分减,何伤千里明。 达人穷物理,应解戒持盈。 注释: - “兔魄”:即月亮,这里指月亮的阴晴圆缺。 - “过三五”,指的是月亮运行到十五、六的时候。古人认为月亮绕地球一周大约是一个月的时间。 - “光同昨夜清”,意思是月亮的光和昨天晚上一样明亮。 - “嫦娥”,即神话中的嫦娥,她偷吃了不死药后飞上了月宫。 - “尘世自无情”
【注释】: 十六夜月:指农历十六的月亮。 月好能留一夜清,还凭江海畅高情。 明月皎洁,可以留下一晚上的清澄,还可以凭依江海来尽情畅达自己的高远之情。 轮亏天上何曾见,照向人间未减明。 月亮缺损了,但那光辉依然照耀着人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其光芒。 霜露气兼笳管发,关山影落雁鸿惊。 秋霜和露气与笳(一种乐器)的声息同时发出,关山的影子被大雁鸿雁惊起。 欲知羁客愁多少,一夜孤舟白发生。
【注释】 奁:镜子。毫厘:极小的数量,比喻极少、微少。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的诗。首句写冰镜照彻碧琉璃,是说月色如冰镜般皎洁;颔联写风露满庭人影瘦,是说月光如清泉般洒满庭院,人因之而消瘦;颈联写清光元不减毫厘,是说月光如水珠般清澈透明。全诗以“清”字为贯串,描绘出一幅明月夜的美丽画面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了解诗意,概括内容主旨,然后结合诗句体会思想情感,并据此作答。本题属于理解类试题,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根据题目要求,从“盛满不恒居,驰晖已复歇”、“轮囷尚皎镜,朒朓渐成玦”等句中找出关键词语,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的意境及作用。 【答案】 第一联:月光盛满却不常驻,月光驰辉又复消歇。
【注释】 十六夜月:即十五的月亮。婵娟,指嫦娥。姮娥,即嫦娥。缘:缘分。 【赏析】 这首小诗是作者自况之作。“十五圆非今夜圆”,意思是说十五的月亮不是今晚出现的月亮。这两句以月亮的盈亏来喻人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不济的感慨。“只因圆处减婵娟”的意思是:月亮之所以在今天圆,是因为今天的月亮比十五的月亮更圆。这里用“婵娟”来形容月亮,婵娟本意是指美女,这里借指月亮的圆满、皎洁
诗句释义: 1. 十六夜月 - 描述月亮在十六号夜晚的景色。 2. 良会不满意,海月出已晏 - 表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失望,因为月亮已经升得很高,暗示时间过得快。 3. 人生悲迟暮,飞尘生素面 - 人生易老,如同脸上飞起的尘埃,暗指岁月流逝。 4. 辉辉光如昨,稍稍轮欲变 - 虽然月亮明亮如旧,但太阳即将西沉,暗示变化和无常。 5. 草虫有馀哀,霜柯无深恋 - 秋天草虫鸣叫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中秋夜晚的诗,通过描绘月光、云彩、江水等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第一句“风色萧萧二八秋,中天伫待彩波流。”描述了秋风萧瑟的景象,以及天空中明亮的月亮。这里的“二八”指的是月亮在秋天的夜空中明亮而清澈,如同少女般美丽。第二句“落云桂子还如昨,出海冰轮顿若留。”则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和月亮。这里的“落云桂子”可能是指桂花飘落的景象
【注释】 乍:刚,不久;缘:因为;浮阴:指太阳光的反射。不愁妨玉兔:不怕月亮被云遮挡而妨碍其圆缺变化。常恐近浮阴:唯恐接近云彩。丹枫急:形容树叶的颜色鲜艳。紫闼深:皇宫的深院,也指秋夜的幽静。如何鸿雁意,噭噭有惊音:鸿雁传书的声音多么凄惨啊!“噭噭”形容雁叫时声音急促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月色的七言绝句。诗人以月为题,借月抒怀,抒发了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叹。全诗意境清雅,语言凝练
【注释】牛渚: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中的牛渚山。谢尚: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曾任会稽内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的赠诗。首联点明地点时间,“牛渚”,指在安徽省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中的牛渚山,是当时文人雅士经常聚集的地方;“清江”指安徽境内的长江。这两句写出月色之美,也暗示了作者与友人相聚之欢。颔联用典,诗人怀念着昔日与友人一起吟诗作对的情景。颈联写怀人之情,抒发了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诗句:昨夜中秋节,长空月更圆。 译文:昨晚的中秋节,天空中的月亮显得更加圆了。 注释:昨夜指的是昨天晚上。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在这个特定的夜晚,月亮显得格外明亮和圆满。 赏析:这首诗简洁地描述了中秋之夜的明月景象。首句直接点明了时间是中秋节夜晚,强调了这个时刻的特别性。接下来的“长空月更圆”描绘了夜空中月亮的清晰轮廓,突出了其圆润无瑕的美丽
注释: 十六夜月(《古诗十九首》之一) 今夕月如何,山风江水流。 升轮依岳顶,流鉴度檐阿。 光射栖乌起,寒牵鸣雁过。 纷纷羁客感,来委此宵多。 译文: 今晚的月亮怎么样呢,是山风吹动着江水流动。 月亮缓缓升起,仿佛在山顶上,月光从屋檐上流下。 月光照亮了树上的鸟儿开始飞翔,寒冷的风吹过使大雁鸣叫而过。 许多羁旅之人都感到感慨,他们在这个夜晚聚集在一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
【诗句】 1. 日夕城烟敛,列宿出复多。 译文:太阳西下后,城市的烟雾渐渐散去,夜空中星宿又显得明亮许多。 2. 开轩望明月,展席流素波。 译文:打开窗子,仰望明亮的月光,仿佛看见水面的月光在流动。 3. 圆辉虽少亏,犹能遍天涯。 译文:月亮圆满时虽然有缺憾,但它的光芒却可以照亮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4. 单居不为乐,念远徒咨嗟。 译文:独自生活并不快乐,思念远方的人们只能徒然叹息。 5.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了解全诗的大意,把握诗中的主要意象和表现手法;然后逐句分析,理解诗歌的意思;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对诗歌进行赏析。解答时要注意结合注释,抓住关键词分析。 “上缺象微变,老阴光尚全”,意思是:月亮缺损了,月亮上的阴影也发生了变化。“象”字暗指月宫,“微变”,意谓月宫的阴影有所变化,是月宫的玉兔因嫦娥在月中捣药而西去,月宫中少了一颗星星。
注释: 1. 十六夜月:即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 岂是黄杨厄闰偏:难道是黄杨树遭遇了闰年?这里的“黄杨”指的是中秋节,与闰年无关。 3. 倚栏犹自对婵娟:倚着栏杆,仍然对着月亮。 4. 今宵秋仍似旧圆:今晚的月色依然像往年一样圆。 5. 二八巧逢宵二八:两个月亮相映成趣,正好在晚上的第二个时辰出现。 6. 三千光映界三千:三千里的光辉照耀着整个世界。 7. 相思忍作懵腾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