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枢掖调梅暇,林园艺槿初。
入朝荣剑履,退食偶琴书。
地隐东岩室,天回北斗车。
旌门临䆗窱,辇道属扶疏。
云罕明丹壑,霜笳彻紫虚。
水疑投石处,溪似钓璜馀。
帝泽颁卮酒,人欢颂里闾。
一承黄竹咏,长奉白茅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是唐朝时期的一首诗,作者是宋之问的奉和之作。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庄的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传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高度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1. 作者简介
  • 宋之问:字延清,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后迁至汾州(今山西汾阳)。他与沈佺期齐名,被称为“沈宋体”,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枢掖调梅暇,林园艺槿初。入朝荣剑履,退食偶琴书。地隐东岩室,天回北斗车。”
  • 赏析:诗中描绘了山庄中的自然美景与隐逸生活,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展现了山庄的独特魅力。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1. 诗的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将山庄的景象与隐逸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深远而富有哲理。
  • 情感丰富:通过对山庄美景的细腻描绘,诗人将自己的隐逸情怀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1. 历史背景
  • 唐代社会背景:唐代是一个崇尚隐逸文化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以隐居山林为理想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描写和赞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文化倾向。
  1. 文学价值
  • 诗歌形式:这是一首典型的七言绝句,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
  • 思想内涵: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和赞美,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独立和个人精神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这首《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唐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