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工指君疑,真玉却非玉。
寄言怀宝人,不须伤手足。
荆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荆山》是南朝诗人江淹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描写了诗人在楚地所见的萧瑟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和自问自答的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作者简介:
- 江淹(444年~502年),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商丘睢阳)人,南朝梁陈之际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他出身于南朝宋、齐易代之际的一个显赫家族,其祖父和父亲都曾任要职。尽管家庭背景优越,但江淹早年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至外任,后被赦免并重新起用。
诗作原文:
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
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
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
悲风挠重林,云霞肃川涨。
岁晏君如何,零泪染衣裳。
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诗歌解析:
- 江淹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楚地的自然景观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感慨。诗的前八句写途中所见楚地的萧瑟秋景,因诗人心情寂寥,又睹秋景,眼中所见,尽皆萧条;后六句转入抒情,诗人自问自答,写年岁将尽引起的伤感。整首诗中用了大量的对句,遣词造句清秀自然,音调明亮,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创作背景:
- 《望荆山》是南朝诗人江淹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南朝时期,文人墨客常常借助诗歌来抒发个人情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江淹的这首《望荆山》可能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通过对楚地山水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和个人的心路历程。
《望荆山》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诗歌,也是江淹个人情感与艺术追求完美结合的作品。通过这首诗,不仅能够领略到南朝文学的风采,还能深入理解古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