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庭寂寂日初长,翩翩蝶舞红芳。绣帘垂地,金鸭无香,谁知春思如狂,忆萧郎。等闲一去,程遥信断,五岭三湘。
休开鸾镜学宫妆,可能更理笙簧。倚屏凝睇,泪落成行,手寻裙带鸳鸯,暗思量。忍孤前约,教人花貌,虚老风光。
中兴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兴乐是一首词牌名,也被称作“西兴乐”等。它以毛文锡的《中兴乐·豆蔻花繁烟艳深》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一平韵。这首词不仅在形式上具有严谨的结构,而且在内容上也富有诗意和情感,是五代时期文人雅集时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
中兴乐的词牌名由来已久。据记载,《中兴乐》本为唐明皇改制的清乐,李珣生活在五代前蜀,此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五代前蜀的历史环境有关。前蜀在唐末五代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但后续却经历了分裂战乱,因此中兴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中兴乐在文学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例如,毛文锡的《中兴乐·豆蔻花繁烟艳深》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景象,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的南国春天画面之中。桃花和李花的盛开,映衬着少女的活泼,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中兴乐不仅是一首表达春日美景的词,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例如李珣的《中兴乐》中,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思念之情。词中的“谁知春思如狂,忆萧郎”展现了作者对于过去恋人的深深眷恋与不舍。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中兴乐词的抒情特性,也显示了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心理活动和文化背景。
中兴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不仅反映了唐代乃至整个五代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还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