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琴出南楼,气爽浮云灭。
松风吹天箫,竹路踏碎月。
后山鹤唳定,前浦荷香发。
境寂良夜深,了与人间别。
山中秋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秋夕》是唐代诗人李群玉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及其艺术特色:
诗歌原文:
抱琴出南楼,气爽浮云灭。
松风吹天箫,竹路踏碎月。
后山鹤唳定,前浦荷香发。
境寂良夜深,了与人间别。作者简介:
李群玉(约813年—约863年),字文伯,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年间,举进士不第,曾任秘书正字、零陵令等职。他以诗名世,尤擅五言近体,与贾岛齐名。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有《李群玉集》。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山中秋夕》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夜晚。诗人通过“抱琴出南楼”、“松风吹天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诗中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诗人在夜晚的静谧中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人间世界的离别之情。
- 艺术特色:李群玉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暗示手法,如“气爽浮云灭”中的“浮云”既形容了天空的清晰,也象征着人生的短暂。这种艺术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山中秋夕》不仅展示了李群玉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