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薄寒生,蝉声在古木。
风烟既孤洁,秋泉媚幽独。
偶拭龙唇琴,高弹渌水曲。
娟娟秋月来,清辉映空谷。
故人当夜至,共此林下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山中秋夕》。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句释义以及注释:

  1. 向晚薄寒生,蝉声在古木。
  • “向晚”指的是傍晚时分。“薄寒生”形容天气渐渐变冷,但并未达到极寒的程度。
  • “蝉声”指的是蝉鸣的声音。“在古木”说明蝉声伴随着古老的树而响起。
  1. 风烟既孤洁,秋泉媚幽独。
  • “风烟”可能指风吹过树林时产生的烟雾。“孤洁”表示这种环境显得清高脱俗。
  • “秋泉”特指秋季的水声。“媚”意为美丽迷人。“幽独”表明这种美丽只存在于寂静之中。
  1. 偶拭龙唇琴,高弹渌水曲。
  • “偶拭”可能是指偶然擦拭乐器的行为。“龙唇琴”是一种古代弦乐器,其形似龙,有细长的舌头,故称为龙唇。
  • “高弹”形容音乐演奏时的激情和力度。“渌水曲”指的是与水有关的曲子。
  1. 娟娟秋月来,清辉映空谷。
  • “娟娟”形容月亮明亮、皎洁的样子。
  • “清辉”指的是月光的明亮和清澈。“映”表示月光照射到某个物体上。“空谷”指山谷,暗示月光照耀下的幽静之地。
  1. 故人当夜至,共此林下宿。
  • “故人”指的是老朋友或曾经相识的人。
  • “当夜至”表示朋友在夜晚到来。“共”意味着一起。“林下宿”描述朋友在树林下方的空地中住宿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山中秋夕的景色和氛围,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首句点明时间地点,营造出一种渐凉的秋日氛围。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对秋风、树叶以及泉水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秋天的孤寂与美丽。特别是“秋泉媚幽独”,不仅形容了泉水的美丽,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诗中还表现了音乐的魅力,诗人用“偶拭龙唇琴,高弹渌水曲”来形容自己在弹奏乐器时的专注与热情,同时也表达了音乐带给他的愉悦。最后两句则描绘了夜晚到来,老朋友相聚林下共度良宵的温馨场景,传达出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连接。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