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阴匝地天新晴,檐鹊噪客啾啾鸣。
窗虚昼永人语寂,四座目注焦桐横。
昭文试手寓微指,岂谓挂壁无亏成。
沙头雁落梅弄笛,千弦千指纷送迎。
丝簧乍静忽辽绝,倏焉百尺波涛惊。
君娴此曲妙无匹,把臂海上成连生。
有惭枥马但仰秣,暂遣俗耳回清明。
何如羯鼓竟解秽,咄嗟杯斝罗前荣。
后期再约择佳日,秋堂更入松风听。
招集同僚小聚寓斋聆听范质弹琴咏栾城集中舟中听琴韵
午后阳光覆盖大地天气新晴朗,檐下喜鹊叫声啾啾鸣。
窗户虚掩白昼延长人语静悄悄,众人目不转睛焦桐横。
昭文试手弹奏古筝寓含微指意,岂料挂壁演奏无瑕疵成。
沙洲雁落梅花弄笛声千弦千指纷送迎。
丝簧乍静又忽辽绝瞬息百尺波涛惊。
君子精通此曲妙无匹把臂海上情连生。
有惭枥马但仰秣暂遣俗耳回清明。
何如羯鼓竟解秽咄嗟杯斝罗前荣。
后期再约选佳日秋堂更入松风听。
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寓斋中与同僚一起聆听范素书弹琴的诗歌。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晴朗的午后阳光洒满大地的景象,屋檐上的喜鹊叫声清脆悠扬。接着,诗人用“窗虚昼永人语寂”来描述窗外的情景,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使得屋内显得更加明亮温馨。而“四座目注焦桐横”则描绘了众人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焦桐的场景,仿佛在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音乐本身。诗人以“昭文试手寓微指,岂谓挂壁无亏成”开头,表达了对范素书演奏技艺的认可与赞赏。他称赞范素书的技艺高超,仿佛是在为墙壁上的一个挂件演奏一样轻松自如。这一句诗中的“挂壁”二字更是巧妙地运用了双关语,既指挂在墙上的乐器,又暗指范素书的技艺如同悬挂在空中的音符一般优美。
诗人进一步赞美了范素书的琴技。他用“沙头雁落梅弄笛,千弦千指纷送迎”来形容范素书弹奏时的优美旋律,如同沙洲上的大雁落下时留下的足迹,又在梅花间吹奏出美妙的笛声,令人陶醉。同时,“千弦千指纷送迎”也形象地描绘了琴音的连绵不绝和变化多端。
在诗的第四句中,诗人又以“丝簧乍静忽辽绝,倏焉百尺波涛惊”进一步赞美了琴声的变化无常和气势磅礴。他形容琴音时而如丝竹般细腻柔和,时而如波涛般澎湃激昂,让人心潮澎湃。这一句诗不仅描绘了琴音的美妙,还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在诗的第五句中,诗人用“君娴此曲妙无匹,把臂海上成连生”来赞美范素书的琴艺之精湛。他称赞范素书的技艺如同海上的波浪一般波澜壮阔,无人能敌。同时,“把臂海上成连生”也是运用了双关语,既指握住对方的手臂表示亲近,又暗指两人在音乐上达到了共鸣的境界。
在诗的第六句中,诗人以“有惭枥马但仰秣,暂遣俗耳回清明”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他觉得自己像一匹受惊的马一样感到惭愧,只能低头接受范素书的教诲。这一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谦逊之情,也反映了他对音乐的敬仰之意。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再次强调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之情。他用“何如羯鼓竟解秽,咄嗟杯斝罗前荣”来形容自己的心境。他认为范素书的演奏如此动人,简直能够驱散世俗的污秽,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愉悦起来。这一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喜爱,还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积极乐观。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下午时光,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诗人对音乐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受也表达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