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照清水,浅深无隐姿。
君子业高文,怀抱多正思。
砥行碧山石,结交青松枝。
碧山无转易,青松难倾移。
落落出俗韵,琅琅大雅词。
自非随氏掌,明月安能持。
千里不可倒,一返无近期。
如何非意中,良觌忽在兹。
道语必疏淡,儒风易凌迟。
愿存坚贞节,勿为霜霰欺。
答友人
介绍
《答友人》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此诗以答对的形式抒写怀才见弃的愤懑,抒发了诗人的不平之鸣,表现出作者倔强的性格。
这首诗共八句,每四句为一联,全诗押平声韵。首联“深山大泽”与“龙蛇起陆”相呼应,既写出了被贬之地的险恶环境,又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凌云之情;颔联“风雷”与“蛟螭出没”相对举,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所展现出的刚毅顽强的品格;颈联中“古松”、“怪石”与“云烟”相互映衬,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下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尾联中“青天”、“明月”与“白日”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凸显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豪情。
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有力、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韩愈诗歌的独特风格。
相关推荐
诗句释义: 1. 白日照清水,浅深无隐姿。 - 白日:指阳光,常用以象征明亮、公正。 - 清水:比喻清澈透明,没有杂质。 - 浅深无隐姿:形容事物的表象或人的行为在明眼人看来没有任何遮掩。 2. 君子业高文,怀抱多正思。 - 君子:这里指品德高尚的人。 - 业高文:事业成功,学问渊博。 - 怀抱多正思:内心充满正直的思考。 3. 砥行碧山石,结交青松枝。 - 砥行
荆卿雄骨化为尘,燕市应无共饮人。 能说鹔鹴来换酒,五湖赊与一年春。 诗句释义 - “荆卿雄骨化为尘”:描述了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英勇牺牲后的壮举,他的身体虽化成尘土,但精神永存。 - “燕市应无共饮人”:暗示在那个时期,因战乱或政治原因,人们可能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畅饮。 - “能脱鹔鹴来换酒”:鹔鹴是一种珍贵的皮毛,用它换取美酒表明诗人愿意用自己所有的一切交换朋友间的情谊。
【注释】: 答友人:作诗回复朋友。 窗摇:窗户被风吹动。 三岛树:蓬莱、方丈、瀛洲,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故以三岛代指仙境。 五湖船:泛指在太湖中泛舟。 罗浮道士:即道士罗浮,指道教人物。琼液:琼浆玉液,美酒。 锦席佳人:指美人。艳楚莲:指楚辞中的《九歌·山鬼》中描写的巫山女神,楚莲指楚辞。 今日相逢:今天又见面了。朗吟罢:高高兴兴地唱完曲。朗:明朗,快乐。 满城:全城。砧杵声
答友人 幽兰生深林,不佩亦自臭。 天马苟伏皂,驽足日加骤。 兰生喻人学,不为仕乃究。 马伏侔自怠,一失遂永后。 以今曷为言,念子不可逗。 前我初识子,爱其肌骨秀。 又观所为诗,往往擅高右。 迨熟相与言,低俯如有就。 我乐成美者,遽以古诗叩。 上言高雄张,中杂富贵斗。 且将起其贪,固欲激其懋。 尚谓非重邀,犹恐信不厚。 挥汗谢为书,戴雨去自奏。 予始喜此读,若获弦逐彀。 如何答我诗,遽此与前谬。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问题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秋山曾是共登临”,“秋山”指秋天的山,“共登临”指一起登上高处,即共同欣赏秋天景色。“曾”是过去的意思;“共”是指共同;“登临”指登上山顶,欣赏美丽的景色。“感慨兰亭后视今”,兰亭序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写的行书作品,后人以“兰亭”代称书法艺术
【注释】 何者:哪。 善处身:善于处事。 行:行为。 止:行为。 存诸己:存在于自己身上。 是:正确。 系在人:关系到他人。 历观天下事须真:纵观天下大事必须真实。 吉凶悔吝生乎动:祸福喜忧产生于动作。 刚毅木讷近于仁:刚强正直和迟钝质朴接近仁德。 休计较:不要计算。 不言而信:不用说话而使人相信。省开陈:陈述。 虽居蛮貊亦行矣:虽然居住在边远蛮夷之地也能行动了。 无患乡闾情未亲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答友人”,然后注意理解诗句含义,最后再进行总结。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试题,答题时首先要注意把握全诗的内容及思想感情,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对每句诗句的意思进行分析。“竹径萧疏杖履经”,意思是:竹林小道上,稀疏的竹影下,拄杖行走着经过。萧疏,指稀疏。杖履,泛指拐杖和鞋子。杖,拐杖;履,鞋子。“偕临流水诵黄庭”,意思是
答友人 云作交游山作宾,道心为主自安贫。 柴门无钥见同物,竹帛有名终累人。 绿水一潭澄静性,青山万叠裹闲身。 纷纷望拜马蹄下,不见胸中万斛尘。 注释: 1. 云作交游山作宾:指以云为友,以山为宾,形容作者与自然和谐相处,心境宁静。云作交游,意指以云为友,比喻作者与自然界的亲近和交流;山作宾,意指以山为宾客,比喻作者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2. 道心为主自安贫:以道心为本,自然能够安心于贫穷
芝掌峰前一杯酒,别离岁晚递相望。 诗句释义:在芝掌峰前,我们举杯共饮。离别之时,岁月已晚,我们相互凝视。 译文:在芝掌峰前,我们举杯共饮,离别之际,岁月已晚,我们相互凝视。 注释:芝掌峰,山名;杯酒,饮酒;别离,分离;岁晚,年老。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芝掌峰前饮酒、别离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野梅如雪遥入眼,晓雁连天寒叫霜。 诗句释义:远处的野梅犹如白雪一般纯洁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以“孤桐”自喻,通过描写自己在鲁地的见闻感受和内心活动,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谊和对朋友才华、品德的钦佩与赞美。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峄阳之山看孤桐,昔来春初今暮冬。天寒日薄河水冻,圯下不逢黄石公。(峄阳:在今山东曲阜附近) 译文:我在峄阳之山观赏孤桐,从前春天的时候,现在冬天的时候。天气寒冷阳光微弱,河水都冻结了,我在这里没有遇到圯上老人黄石公。 2.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贫贱谁相问,生涯知者稀。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贫穷和低微的地位中,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生活状况。"知者稀"意味着真正了解他内心世界的人很少。 2. 年丰犹粝食,冬冷自荷衣。 - 这句诗反映了即使在丰收的年份,诗人也只能以糙米为食,冬天穿着破旧的衣裳。"粝食"是指粗糙的食物,"荷衣"是指用荷叶做成的衣服
【注】 一官:做官。厕:置身。承明墀(chí):承明殿前的台阶,皇帝坐朝的地方。林巷:指山林小路。时违:不合时宜。金绯:古时官员的服饰颜色,这里指官职。同升侣:一起做官的朋友。肉相:食客。安所:哪里。了了见须眉:清楚地看到头发和胡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任小官时所作。诗人回忆自己从年轻时代起就与同僚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到中年以后才得到一个小官,十年来过着清苦的生活,但并不感到羞耻
诗句解读: 1. 紫崖丹壑遍烟岚:这句描绘的是一幅壮丽的风景画,紫崖和丹壑都是用色彩来表达的,烟岚则增添了一层朦胧的感觉。 - 紫崖:“紫”通常代表高贵、神秘,而“崖”指的是山崖,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颜色深沉或者环境幽暗的美。 - 丹壑:这里的“丹”可能是指红色的山壑,暗示着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 烟岚:这里的“烟岚”指的是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2. 惆怅无人驻鹤骖
注释: 答友人:回复朋友的问候。 仕路驱驰十载馀:在官场上奔波忙碌了十来年。 一官名秩尚如初:虽然官职已经升迁,但待遇还是像以前一样。 铨曹留得唐资格:在吏部的考核中保留了唐朝的资格。这里的“铨曹”是古代负责官吏考核、选授的部门。 不但开元有圣书:不仅仅是在开元年间,唐朝时期就有圣贤之作。这里的“开元”指的是唐朝的开元时期,也就是公元713年至741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友人的回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和理解诗歌内容,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注意不要漏答关键信息。 首句“君问西泠陆讲山”,点明了友人的提问;第二句“飘然一钵竟忘还”,表明自己对于朋友的提问的回答,即“一钵”就是自己的全部,所以“飘然”是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很快乐。第三句“乘云或化孤飞鹤,来往天台雁宕间”,写自己与友人相会的场景:自己乘坐在云上
《答友人》 江上芙蓉手自栽,而今又剩一枝开。 君如欲访江边景,红蓼洲前放棹来。 注释:在江上亲手种植的荷花已经盛开,但现在只剩下了一朵。如果你想要探访江边的美景,可以到红蓼洲前的湖边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情和故乡的深厚感情。前四句妙用古典神话传说,想象力瑰丽斑斓,情景交融,从神仙世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高超才华。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他们能够来到美丽的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