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寄

复寄满瓢去,定见空瓢来。
若不打瓢破,终当费酒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全唐诗》。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重寄》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一个鲜明特色——关注现实与抒发情感。《重寄》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战乱中人们的离散之苦以及重逢的希望,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这种对现实的关注不仅展现了白居易作为“诗魔”的才情,也体现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艺术手法上来讲,《重寄》采用了平实而富有感染力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通过使用“萧散”、“分飞”等意象,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悲凉而又不失希望的氛围。同时,诗中的“剑化龙”、“不死会相逢”等句式,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元素,使得诗歌既有古典韵味,又不乏现代气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从文化背景来看,白居易所处的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思想活跃的时代,同时也是社会动荡、人民苦难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白居易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批判。通过对战争和政治腐败的揭示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同情,白居易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唐朝中期的社会现状,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期待和憧憬。

从历史影响来看,《重寄》不仅是白居易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唐代诗歌的一个重要代表。它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和意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赞赏。特别是苏轼的《重寄一首》以及刘禹锡的《重寄绝句》,都是对这首诗的重要回响和传承,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主题内容。

《重寄》不仅是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它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