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节谁穷造化端,菊黄豺祭问应难。
红窗透出鸳衾冷,白草飞时雁塞寒。
露结芝兰琼屑厚,日乾葵藿粉痕残。
世间无比催摇落,松竹何人肯更看。
霜
介绍
“霜”是冷暖交汇时的自然现象,在文人笔下,寄托了诗人的情感,象征诗人的理想和志趣,成为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意象。
在文学作品《霜》中,这个自然现象不仅仅是一个视觉上的描写,更是情感和哲学思考的载体。它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希望与绝望的交织,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多重主题,使得“霜”成为了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象征。
相关推荐
注释如下: 霜:霜,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通常在寒冷的天气出现。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自然景观。 天欲吹霜不作难:天想要下霜却并没有下,这可能意味着天气并不冷。 连宵也费许多寒:连续几天都感到很冷。 新装琼甲为蔬甲,仍化朱栏作玉栏:用新的装饰品(琼甲)代替旧的装饰品(蔬甲),用红色的栏杆(朱栏)代替白色的栏杆(玉栏)。这里的“新”和“仍”可能是指对原有事物的改进或更新。 赏析
在霜的诗句中,“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心折败荷倾”是欧阳修在《霜》诗中的开篇。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霜冷如刀割,覆盖了屋顶的青瓦,显得格外清晰。芭蕉被寒风吹得弯曲,仿佛承受着无尽的痛苦;而荷花则因为失去了水分而倾斜。 欧阳修的《霜》通过这些生动的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他的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更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霜 蛮中那识汝,尽道雪花深。 白露凝千里,苍烟只一林。 南风冰欲合,朔气日相侵。 小腊频催暖,应知造化心。 注释: 1. 霜:这里指初冬或早秋的霜降时节,天气转凉,水汽凝结成霜的过程。 2. 那识汝:那是指谁,识是指了解、认识。汝在这里是对“你”的亲昵称呼。 3. 尽道雪花深:人们都说冬天的雪花很厚很密,像是深入地层一样。 4. 白露凝千里: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此时气温下降
霜 炎方天气变,腊月未春阳。 不雨难成雪,无风但作霜。 寒生冬至后,白满越王乡。 日出为烟雾,蒙蒙接海长。 解析与赏析: 1. “炎方天气变”: 这里“炎方”可能指的是中国的南方地区,通常天气温暖,而此时开始变冷。"天气变"表明季节的更迭,即从炎热的夏季过渡到寒冷的冬季。 2. “腊月未春阳”: 腊月是农历年中的最后一个月,通常这个时候天气转凉,不像春天那样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