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威昨夜肃天区,平晓蒿兰一概枯。
一寤春仁入根本,只凭秋惨及皮肤。
寒锋刺甲过矛戟,皓色禁人著鬓须。
料得西风如未紧,且来枝上作明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夜雪》。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昨夜霜威肃天区,平晓蒿兰一概枯。
一寤春仁入根本,只凭秋惨及皮肤。
寒锋刺甲过矛戟,皓色禁人著鬓须。
料得西风如未紧,且来枝上作明珠。

译文:
昨夜霜威凛冽,覆盖了整个天空;清晨起来一看,连那青蒿和兰花也全部枯死了。
春的仁爱已经深入到根本;只是秋的凄冷还侵袭到人的肌肤。
寒霜穿透了铠甲般的皮肤,洁白的霜色让人无法靠近;我猜想西风吹得还没有这么厉害,所以雪花还在树枝上闪烁。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冬时节的景象和感受。首句“昨夜霜威肃天区”,用“肃”字形象地描绘了霜的威力之大,使得整个天空都笼罩在一层寒冷之中。次句“平晓蒿兰一概枯”,则通过描写早晨看到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霜的威力,连那些生机勃勃的植物也被冻结。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冷酷无情,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景象的深刻感受。
第三句“一寤春仁入根本”,诗人巧妙地将春天的温暖与秋天的严寒进行了对比。春的温暖如同仁爱的种子,深植于大地之中;而秋的严寒则是由这些温暖的种子引发的,它们在寒冷中被冻结。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季节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感慨。
第四句“只凭秋惨及皮肤”,进一步描绘了霜的寒冷是如何侵袭到人的肌肤上的。这里的“皮肤”并非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皮肤,而是借指人们的心灵和身体,说明霜的寒冷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内心深处。这种描写既形象又富有诗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所经历的寒冷。
第五句“寒锋刺甲过矛戟”,则是对前四句的进一步扩展。这里用“刺甲”形容寒霜的锋利,仿佛可以穿透一切;而“矛戟”则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诗人用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勇气和决心。
第六句“皓色禁人著鬓须”,则进一步描绘了霜的洁白和美丽。这里的“鬓须”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的头发和胡须,也可以理解为大自然中的树木和花草。诗人用“皓色”来形容霜的明亮和纯净,而“禁人著”则暗示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这种描写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最后一句“料得西风如未紧,且来枝上作明珠”,则以一种轻松幽默的语气来结束全诗。这里的“西风”可以理解为自然的风,也可以理解为诗人所面临的困境或挑战。诗人用“料得西风如未紧”来形容对困难的乐观态度,认为尽管困难重重,但只要坚持下去,总会迎来转机。而最后一句“且来枝上作明珠”,则是一种巧妙的比喻。这里用“枝上作明珠”来形容霜的美丽和难得,同时也暗指了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这种表达既富有哲理又充满诗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