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疔适出中林,尘外高踪岂易寻。
鸿在碧霄谁可慕,云归苍岛本无心。
堤奁一鉴平湖满,寺枕千屏叠嶂深。
知己重留多下榻,故栖猿鹤莫惊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逸人归杭所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不因疔适出中林,尘外高踪岂易寻。
    释义:我不因为追求世俗的安乐而离开繁华的中林,追求高远的踪迹难道容易找到吗。
    注释:”疔适”是指追求世俗的安乐。”尘外”指的是超脱于俗世之外,”高踪”则指高尚的追求或踪迹。

  2. 鸿在碧霄谁可慕,云归苍岛本无心。
    释义:大雁在蓝天中飞翔,谁能羡慕它们呢?云朵回到了苍茫的岛屿,本没有心思留恋。
    注释:”鸿”代指大雁,”碧霄”指的是天空。”苍岛”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名或者自然景观。

  3. 堤奁一鉴平湖满,寺枕千屏叠嶂深。
    释义:堤坝上的镜子映照着平静的湖泊,湖面波光粼粼。寺庙枕靠着千叠的山峦,层层叠嶂。
    注释:”堤奁”是形容湖边景色如镜。”平湖”表示湖面非常平静。”千屏”指的是许多山峰连绵起伏,如同屏风一般。

  4. 知己重留多下榻,故栖猿鹤莫惊吟。
    释义:有知心的朋友再次留宿,我多承他们的照顾,所以不要惊动栖息的猿猴和鹤鸟,让我可以安下心来吟诗作画。
    注释:”知己”指的是知心朋友。”下榻”是指留宿。”猿鹤”通常用来比喻隐士。

整体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首联表达了作者不愿随波逐流,追寻高洁的人生轨迹的决心。颔联则通过对大雁与云朵的描绘,表达了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哲学思想。颈联描绘了作者所居之处的自然风光,既有宁静的湖面,也有层峦叠嶂的美景。尾联则是对知心朋友的感激之情,以及在这样环境中能够安心创作的愉悦心情。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