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寺

寒色苍苍老柏风,石苔清滑露光融。
半夜四山钟磬尽,水精宫殿月玲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山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而非宋朝欧阳修或宋代汪藻的作品。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从作品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评析、写作背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东山寺》的原文如下所示:
    > 东山寺,在浙江天台县。本名国清寺,因王羲之故,改名为东山寺。晋太元中,谢安常游此寺,与支遁同来,坐石室中,谢公携妓还斋,四壁无留迹。支遁去后,谢公才起,有客自相闻到云:“支道人今日不来耶?”因往看之,见其两足踞地,箕抱一器盛以遗余。余因而问其姓氏。谢曰:“向者与诸君周旋已久,而未知此。”余既了此,因戏谢曰:“今视此人,真得道者!”
  2. 译文注释:《东山寺》的译文如下:
    > 东山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原名国清寺,因为东晋时期的著名人物王羲之而得名,后来改名为“东山寺”。晋朝太元年间(376-396),著名文人谢安经常游览这座寺庙,并与支遁一同来此,两人在岩石房间中坐着。谢安带着歌女回到住所,四周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当支遁离开后,谢安才起身,有位客人从外面走来并说:“支道人今天不来了么?”因此前往查看,发现支遁的两只脚踩在地上,手托着一个容器,将容器里的酒留给了谢安。谢安询问他的姓名,支遁回答说:“我之前和各位朋友交往已经很长时间了,却不知道这个人是谁。”谢安了解此事后,戏谑地对支遁说:“现在看到这个人,才是真正的得道者!”
  3. 作品赏析:《东山寺》通过对东山寺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场景。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历史人物,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一座寺庙的描写,更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诗中的“箕抱一器”一句,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支遁的形象,又巧妙地引出了他对王羲之的提及,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历史洞察力。
  4. 评析:《东山寺》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其精湛的语言运用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上。诗中的用词准确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绘,成功地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同时,诗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也引人深思,如对于名利的追求与精神境界的探讨,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5. 写作背景:《东山寺》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白居易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作为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白居易在官场上的失意以及晚年归隐的生活经历,使他有机会深入观察和体验民间生活,从而创作出了这样一首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作品。此外,白居易本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厚兴趣和信仰也是促使他创作此诗的重要原因之一。

《东山寺》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示了东山寺的风貌以及作者的人生感悟,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