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穿露珠帘冷,百尺哑哑下纤绠。
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
凉簪坠发春眠重,玉兔煴香柳如梦。
锦叠空床委堕红,飔飔扫尾双金凤。
蜂喧蝶驻俱悠扬,柳拂赤栏纤草长。
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
春愁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愁曲》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闺怨诗。《春愁曲》以其独特的情感色彩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温庭筠(约812年-866年),唐代著名诗人、词人,被誉为“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是在音律和词风方面表现突出。
- 文学成就: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合称“温李”,其诗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一定的成就,但在李商隐之后略显逊色。
- 作品原文
- 《春愁曲》以“远翠”“蜂喧”开篇,描绘了清晨的外景。接着通过描写美人独眠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孤独寂寞感。最后两句借风雨送春之景,写出了春光虚度、美人迟暮之感。
- 艺术特色
- 情感深沉:此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一个美丽女子的孤独与无奈,情感深沉且真挚。
- 意象生动:通过对晨曦、蜂喧等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美人独眠的场景刻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动感。
- 语言优美:温庭筠擅长运用优美的词汇和精致的修辞手法,使诗作读起来既悦耳又动人。
-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温庭筠生活在唐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文人都面临着生活的困境和精神的压力,而这首《春愁曲》正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
- 个人遭遇:温庭筠本人也曾有过坎坷的经历,他的一些词作中也透露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这些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影子。
- 名家点评
- 学者评价:学者普遍认为《春愁曲》是一首情感细腻、艺术精湛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温庭筠对女性心理深刻的理解,还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美景的感悟。
- 读者反响:自《春愁曲》问世以来,它一直深受读者喜爱,被广泛传唱。许多现代诗歌爱好者和古典文学研究者都对其给予高度评价。
- 相关作品
- 与其他作品比较:尽管《春愁曲》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它与李商隐的某些作品在某些主题上也有相似之处。例如,两人都擅长表达对爱情、人生的深深思索。但总体来说,《春愁曲》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而李商隐的作品则更加注重宏观的社会视角和深邃的思想性。
《春愁曲》不仅因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情感而被人们所铭记,更因为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成为研究的对象。对于现代人而言,学习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勇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