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春眠,又窗前啼鸟,唤醒游仙。
东风也饶丰致,把柳丝千线,吹向阑干。
春好无人玩赏,为春愁,万叠似波澜。
尽回首,遥天一抹,画里云山,梦里溪山。
堪怜,半床书卷,误了华年。
钟期已无寻处,莫遣愁无计,频弄哀弦。
何事穷途感遇,叹荆高、歌哭向幽燕。
试回念、前宵别景,玉笛吹残,蜡炬烧残。
【注释】
乍:忽然。游仙:泛指神仙。
柳丝千线:形容春风吹动柳条的样子。
画里云山:指美丽的山水画中的云山,喻指理想境界的山水。梦里溪山:指梦中的山川,比喻心中的理想境界。
半床书卷:指读书人。华年:青春时光。钟期:钟子期的别称,相传春秋时晋国大夫,善鼓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他的琴曲。寻处:寻找的地方。莫遣愁无计,频弄哀弦:不要让忧愁无处诉说,要常常弹奏哀婉的琴曲来排遣心中的忧愁。穷途:走投无路。何事:为何。荆高:指战国时期楚国将领屈原,因遭谗言而被流放后,在《离骚》中表达对祖国、人民深沉的爱。歌哭向幽燕:指屈原被楚王疏远后,忧国忧民而作《离骚》,最后悲愤地投入汩罗江自杀。
前宵:过去的一夜。玉笛吹残:指过去一夜吹奏玉笛的情景。蜡炬烧残:指过去一夜点蜡烛的情状。
【赏析】
此诗为悼念屈原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爱国诗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首联“乍春眠,又窗前啼鸟,唤醒游仙。”描绘了春天来临,窗外传来鸟儿的啼叫声,唤醒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颔联“东风也饶丰致,把柳丝千线,吹向阑干。”描写春风拂过,柳树摇曳生姿,如同千丝万缕的线条一般,将春风的气息送到诗人的心间。
颈联“春好无人玩赏,为春愁,万叠似波澜。”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虽然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但诗人却因为自己的愁绪而无法欣赏到这美好的春光,仿佛万叠波澜一般。
尾联“堪怜,半床书卷,误了华年。钟期已无寻处,莫遣愁无计,频频弄哀弦。”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喜爱以及对时间的流逝感到遗憾,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怀念之情。诗人想要寻找那位能与他共度美好时光的朋友,但又找不到他的身影,只能通过弹奏哀婉的琴曲来排遣心中的忧愁。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又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