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穑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凌晨问前路,晓色未全分。” - 注释:在凌晨时分询问前方的道路。黎明时分天色还不完全明朗。 - 译文:凌晨时我向前方探询道路,黎明的光线尚未清晰分明。 2. “带月马头梦,隔林人语闻。” - 注释:伴随着月光骑马前行,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境,听到远处树林里的对话声。 - 译文:伴随着月光骑着马,如同进入了梦境,能听见隔着树林传来的人说话的声音。 3. “树平连野雾
【译文】 日落沙洲还泛白,云移水色更清幽。 高人弄月独赏玩,只缺紫鸾笙吹奏。 【注释】 ①日落沙犹白:夕阳西下,沙洲仍显白色。②紫鸾笙:传说中的一种乐器名。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抒怀诗。诗人以“月”和“水”作为主要意象,通过描绘一幅清幽的月夜江行图景,抒发了内心的隐逸之情。全诗意境优美、清新脱俗
日落沙犹白,云移水更清。 高人弄明月,只欠紫鸾笙。
李穑(1328~1396),字颖叔,号牧隐,谥号文靖。 本贯韩山李氏。 出身名儒家庭。 师承大儒家李齐贤。 1349年作为使臣来中国元朝,应科举及格后,在元国子监学习朱熹的学说,3年后回国。 曾任成均馆大司成、宰相等要职。 他大部分时间研究性理学。 李穑是在高丽后期(13~14世纪)开始广泛传播和发展的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任大司成期间,讲授朱子学,培养了许多著名儒学者,如郑梦周
李穑(1328~1396),字颖叔,号牧隐,谥号文靖。 本贯韩山李氏。 出身名儒家庭。 师承大儒家李齐贤。 1349年作为使臣来中国元朝,应科举及格后,在元国子监学习朱熹的学说,3年后回国。 曾任成均馆大司成、宰相等要职。 他大部分时间研究性理学。 李穑是在高丽后期(13~14世纪)开始广泛传播和发展的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任大司成期间,讲授朱子学,培养了许多著名儒学者,如郑梦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