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关键词是“秋”“客”“思乡”,答题时抓住这些关键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夜坐思归尚异乡,梦回酒醒到残釭。”诗人在异乡,夜里辗转难眠,思念故乡,醒来时已是深夜。“残釭”即残灯,这里用来形容夜晚的时间已很长了。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外为官时日夜思念家乡的心情。 “秋风不管人憔悴,落叶潇潇打客窗
【诗词】:寓兴 【注释】: 今年莫似去年乾——今年的气候和去年的气候不同(“乾”在这里是比喻,指天气干燥)。 夜雨田畴又滂沛——晚上的雨很大,淹没了田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春时节的田园景象,通过对天气、雨势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农事活动的关注。首句“今年莫似去年乾”,通过比较两个年份的气候,表达出作者对今年雨水充沛、滋润大地的喜悦与期待。第二句“夜雨田畴又滂沛”
这首诗的译文是: 布谷声中,布谷声中,东风吹绿了山林树木。 农家三月还被夫役征召,万顷春草未耕,已是青翠一片。 谷子未浸种,农人未回家,已经听到催交军粮的命令。 注释: - 布谷,布谷,布谷声中,布谷声中,布谷声中,布谷声中,布谷声中。 - 东风林木,东风林木。 - 农家三月尚夫徭,万顷未耕春草绿。 - 谷未浸,农未归,门前已听催军储。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农村生活的诗歌
【注】: 1. 快掘,快掘:形容挖掘速度极快。 2. 江北江南,哭声未歇:指战乱中,无论在北方还是在南方,人们仍然在哭泣,战争没有停止。 3. 今日居人,明朝鬼客:指今天活着的人们,明天就会变成鬼魂,成为鬼客。 4. 不死刀兵则死疫:指如果不死在刀剑战争中,就会死于瘟疫。 5. 苦更苦,愁更愁:形容生活困苦,心情更加困苦。 6. 战场几处平沙上,如山白骨无人收:战场上的尸骨堆积如山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手法、意境、情感、结构、语言等方面入手,从命题意图出发综合分析作答。 “泥滑滑,朝复昏,雨潺潺”写诗人早晨出门时,路上的泥泞滑溜,天色昏暗,大雨滂沱,无法出门;“山居无人来,径路渐芜没”,写诗人因山居无人来访,小路渐渐被杂草淹没了。这两句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诗人孤独凄凉的情感氛围。 “征夫万里重行行,白日九天呼不出
诗句 - 沙头未肯别匆匆:描述在沙地上不肯离别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情绪。 - 时景自非今日事:意指时间背景与现在不同,强调了时间的变迁。 - 交游得见古人风:表示通过交往可以感受到古人的风采。 - 已将雁塔名传世,更自狮山翠倚空:描述了自己的名字和成就已经传遍了世界,同时也提到了自己的作品如“狮山翠”般美丽而高远。 - 此主此宾须此画,好将题句遍江东:强调这幅画对于主人来说是最适合的
乱后萧条笔砚荒,十年经历几风霜。 尚思霄汉高攀桂,且向田园漫种桑。 万古斯文难泯灭,一时世态自炎凉。 尘沙浩浩迷天地,忍见彝伦失纪纲。 注释: 1. 乱后萧条笔砚荒,十年经历几风霜。 - “乱后萧条”形容混乱之后,一切都显得荒凉和寂静。笔砚荒,意味着笔墨纸张都被遗忘或闲置,象征着文化教育的衰退。十年经历几风霜,指的是经过十年动荡不安的岁月,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2. 尚思霄汉高攀桂
注释: 闻八禽言 其一 提壶卢,沽美酒,杏花村落今何有。 自从兵火乱离来,店废垆荒碎罍缶。 青帘无复风悠扬,听尔声声空断肠。 农家种粳不种秫,秋成要办官家粮。 译文: 听闻八禽之音,其一 提着酒壶去沽美酒,杏花村的村落如今还有吗? 自从战乱以来,店铺都倒闭了,酒馆和酒器也都荒废了。 酒馆的青布帘子不再飘扬,只听到你们的声音,却让人感到心碎。 农家种植的是粳米而不是黍米
乱后重逢喜可知,丹心难改鬓毛丝。 相亲槃水秋风日,细话钱塘夜雨时。 献策君犹期上国,种葩吾已满东篱。 平生曾有青云志,回首难为薄务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乱世重逢的喜悦之情和内心的变化。首句“乱后重逢喜可知,丹心难改鬓毛丝”直接表达了重逢的喜悦,同时通过“丹心难改”暗示了内心的坚定和不易改变的决心。接下来两句“相亲槃水秋风日,细话钱塘夜雨时”,描绘了与故人相聚的情景
注释:元宵节时,我回到了家乡,看到了村里的灯火通明,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好是风流二三子,一壶清饮罢吹箫,我与二三好友相聚,共度欢乐时光,最后一起吹箫而归。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家乡元宵节时的愉快经历。首句"归宿峤阳"点明了地点,即家乡的峤阳村。次句"村里庆元宵"则写出了节日的气氛,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欢乐之中。第三句"灯火人家不寂寥"进一步描绘了节日的景象,灯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