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萧条笔砚荒,十年经历几风霜。
尚思霄汉高攀桂,且向田园漫种桑。
万古斯文难泯灭,一时世态自炎凉。
尘沙浩浩迷天地,忍见彝伦失纪纲。

乱后萧条笔砚荒,十年经历几风霜。

尚思霄汉高攀桂,且向田园漫种桑。

万古斯文难泯灭,一时世态自炎凉。

尘沙浩浩迷天地,忍见彝伦失纪纲。

注释:

  1. 乱后萧条笔砚荒,十年经历几风霜。
  • “乱后萧条”形容混乱之后,一切都显得荒凉和寂静。笔砚荒,意味着笔墨纸张都被遗忘或闲置,象征着文化教育的衰退。十年经历几风霜,指的是经过十年动荡不安的岁月,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1. 尚思霄汉高攀桂,且向田园漫种桑。
  • “尚思霄汉”,意指仍然怀有远大的志向和追求,希望能够像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一样,达到高高的云端,攀上桂花树,比喻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且向田园漫种桑”,则表达了在乱世中,退而求其次,选择回归田园,默默无闻地种下桑树,象征着对现实的妥协和适应,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1. 万古斯文难泯灭,一时世态自炎凉。
  • “万古斯文”指的是流传千古的经典文化与智慧。“难泯灭”意味着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虽然历经沧桑,但却始终没有被完全消灭或遗忘。“一时世态自炎凉”,则是说社会的变迁是无常的,人们对于名利的追求和态度也随之变化。这里的“炎凉”原指天气变暖变冷,比喻世事的变化无常。
  1. 尘沙浩浩迷天地,忍见彝伦失纪纲。
  • “尘沙浩浩”形容世界的混乱和喧嚣,象征着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迷天地”表达了这种混沌状态使人感到迷茫不解。“彝伦失纪纲”则是说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传统的道德和社会秩序被破坏。这里通过“彝伦”和“纪纲”两个词汇,强调了社会规范和秩序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之后所感受到的心境和感慨。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战后的荒芜和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苦难的反思。中间两联则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期的生活选择和文化追求,展现了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最后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担忧,以及对传统道德和社会秩序的坚守。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深沉,通过对自然、历史与个人情感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对和平、稳定和正义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