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病作不饮酒,转眼半月清明来。
可怜我疾犹未愈,何时许我衔酒杯。
去年三月苦逃窜,忍饥白昼眠山隈。
逼暮回归息焦土,老幼号泣相惊猜。
夜半炊饭食不饱,携家清晓登崔嵬。
一月之内凡几迁,父兮弃背成土堆。
号天躄踊无复见,使我心膂痛欲摧。
东逃西遁不可居,山庵寂寞岁晚回。
一年无复看松楸,处处高冢皆蒿莱。
有酒不浇坟上土,何由蝴蝶飞纸灰。
世殊时异犹未已,何时拜扫罗樽罍。
不堪抱疾久不愈,抚掌长叹良可哀。
旦夕苦我眠不得,片云头黑雨相催。
伏枕忍痛成长歌,力疾起读仍徘徊。
一天风雨来何时,使我眼底清尘埃。
山中笋蕨还可采,山中有糯篘新醅。
何时得遂勿药喜,举杯笑饮愁颜开。
【注释】
- 偶成:偶然写成。社日:指寒食节,民间有祭祀先人的风俗,此诗当是作者在社日生病,因故未饮酒,转眼间已是清明时节了,即清明节。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寒食节是禁火吃冷食的节日。病作不饮酒,转眼半月清明来,说明作者因病而未能按时参加祭祀活动,又恰逢清明,所以只能以酒代祭。“我疾”句,说自己的疾病还没有痊愈。“何时许我”三句,说自己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像过去那样,可以自由自在地喝酒。去年三月苦逃窜,“逃窜”句,说去年三月时因为逃避战乱而逃往山林之间。“忍饥白昼眠山隈”句,说自己忍受饥饿,白天只好在山中睡觉。“逼暮回归”三句,说到了傍晚的时候才回到故乡。“老幼号泣相惊猜”一句,描写自己回到家乡后看到的景象:乡亲们听到有人归来都十分惊奇,纷纷出来迎接。“夜半炊饭食不饱”一句,写自己晚上回到家里,由于没有准备饭菜,所以只能勉强吃了一点。“携家清晓登崔嵬”一句,写第二天一大早,自己便带着家人去爬山了。“一月之内凡几迁”四句,写自己在一个月内多次迁徙,到处流浪。“父兮弃背”四句,写自己父亲死后被抛在山上的情景,表现了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和悲痛心情。“号天躄踊无复见”四句,写自己悲痛欲绝,哭得死去活来,再也没有出现过了。“使我心膂痛欲摧”四句,写自己悲痛的心情如同刀割一样,令人心痛欲断。“东逃西遁”两句,写自己无处可躲,只能在山中隐居生活。“山庵寂寞”二句,写自己虽然在山中隐居,但仍然感到孤独和凄凉。“一年无复看松楸”,一年的光阴已经过去了,自己却没有能够回去看看坟墓。“处处高冢皆蒿莱”二句,写坟地上长满了蒿草,坟墓都被杂草覆盖了。“有酒不浇”四句,写自己有酒却不愿意用来祭奠自己的墓地。“何由蝴蝶飞纸灰”二句,写自己无法想象,如果死后变成蝴蝶飞到自己的墓前,那该多好啊!“世殊时异犹未已”三句,意思是说,即使世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代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这种改变并不会停止啊!“何时拜扫罗樽罍”三句,意思是说,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够有机会祭扫一下自己的坟墓呢?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于祭祀的期待和渴望。“不堪抱疾久不愈”两句,写自己身体一直不好,长期卧病在床。“旦夕苦”四句,写自己每天醒来和入睡的时候都会痛苦不堪,不能安心。“伏枕忍痛成长歌”二句,写自己虽然卧在床上,但仍然忍不住要唱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力疾起读仍徘徊”二句,写自己在勉强起床后,一边读书一边还在不停地徘徊着。“一天风雨来何时”四句,写自己不知道这一天的风雨将会持续多久,也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会停止。“使我眼底清尘埃”二句,写自己看着眼前的景象,觉得眼睛都变得模糊不清了。“山中笋蕨还可采”二句,写自己在山中找到了可以吃的东西,虽然不多但也足以维持生计。“何时得遂勿药喜”二句,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才能够摆脱这种痛苦的折磨,不再需要吃药了呢?这句表达了自己对于身体健康的强烈渴望。
- 寒食(寒食节):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也就是清明节前的一两天。这天人们禁火寒食,所以又称“禁烟节”、“冷节”。“二月节花朝后一日”二句,意思是说在寒食节这天,二月的花都已经开放了,但我还未能如期赴约参加祭祀活动。“有酒不浇”四句,意思是说有酒却没有地方可以拿来祭奠死者的坟墓,因此也就无法像过去那样尽情地饮酒了。
【赏析】
这是一首伤时悯乱、怀人悼亡之作。全诗通过一个生病的人对自己疾病久治不愈、生死未卜的感叹和悲愤之情的流露,深刻揭露了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现实。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感情真挚深沉,充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