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鹏
诗句输出:元日晴湖春事微,水云沙鹜两依依。 译文输出:新年的天气晴朗,湖面上春意盎然,水天一色,云彩缭绕,沙洲上的水鸟自由自在地游弋。 关键词注释:元日 - 指新的一年的开始。晴湖 - 描绘出湖面宁静且明媚的景象。春事微 - 暗示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水云沙鹜 - 描绘出湖面上的自然景观和水鸟。依依 - 形容水鸟游弋的姿态,给人一种柔美、留恋的感觉。 赏析
诗句释义 1 春江历历水悠悠,一夜东风五两收:描述了春天的江水清晰可见,而一夜之间的东风使得江面起了变化。"五两"可能是形容风力强劲。 2. 花信不知何地早,乡书犹忆故园秋: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不知道家乡的花儿是否已经提前开放了,但仍然记得故乡的秋天。 3. 年来国是谁能定,病起诗怀只自愁:表示对国家大事的不确定,自己生病后只能通过写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忧虑。 4. 昨日六飞巡幸后
栖真山,山名,因陶渊明的诗而得名;元始年,指汉光武帝刘秀。 曾:曾经 青史:史书 高风: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旧日藏修处:曾经隐居的地方 云峰想像中:在想象中云峰之中 日拥湖光长潋滟,雨来山色更朦胧:太阳照耀着湖光显得更加明亮,下雨的时候山的色彩更显得朦胧 清时久负苍生愿,试与渔人乞钓篷:清正廉洁的时代长久地辜负了百姓的愿望,试着去向渔夫借个船篷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怀念古代的隐士
送方先生还棠陵(其一) 东风杨柳潞河浔,料理扁舟载短琴。 良月便从今夜得,好诗还到故山吟。 注释:东风轻拂杨柳,潞河岸边水波荡漾;整理行装,扁舟承载着短小的琴。今晚正好赏月,何不将美好诗句吟诵给故乡的人听? 峰头白鹤赤松树,云里黄茅翠竹林。 临别时教导儿子,坚持苦节是美德。太平时期丘壑间,是我的理想之所在。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朋友方先生回乡后所作。诗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
诗句原文: 旅食京华久,嗟嗟始愿违。 早时思补衮,今日望垂衣。 北极天长拱,东都事已非。 桑田无一寸,何以奠郊畿。 译文注释说明: - 旅食京华久:长时间居住在繁华的京城(北京)。 - 嗟嗟始愿违:感叹当初的愿望已经违背(可能是指未能实现的理想或抱负)。 - 早时思补衮:以前曾希望辅佐朝政,现在则希望有人能处理国事(“衮”指代帝王的礼服,象征治理国家)。 - 北极天长拱:形容天地广阔
注释: 1 送周天德:诗名,可能为送别或赠别的诗歌。 2. 旅馆重逢日:在旅馆中再次相遇的日子。 3. 悽然感岁年:悲伤地感叹时间的流逝。 4. 酒从燕市醉:从北京(燕京)的市集买酒后喝醉。燕市可能指北京附近的市场。 5. 书到洛阳传:书信从洛阳传回。洛阳是当时的首都之一,常作为文化和信息交流的中心。 6. 位薄逢时泰:职位不高却恰逢盛世。薄位表示官职不高,而时泰指当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7
诗句原文:闻说湘江水,兰舠春可乘。 波摇红日出,山霁碧云层。 庭树添新植,官租减旧徵。 谁言崔少尹,能不负兹丞。 译文:听说湘江的水流,春天正是乘船的好时节。水面上的波澜荡漾,仿佛在摇曳着初升的太阳,山峰间云雾缭绕,宛如一层又一层的碧绿天幕。庭院里新栽的树木,为这春意盎然的环境增添了生机,而官府的租金相比往年有所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谁能说崔少尹不会真正地担当起这个重任呢? 赏析
【赏析】 《择阳寺》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幅山中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对于世俗生活厌倦的情感。诗的前三句写择阳山的幽静和美丽。“仄径穿云上”,指山路曲折险峻,穿行在云雾缭绕之中;“名山此地寻”,表明这是一处著名的名胜之地,吸引了作者前来探寻。“偶因六月暑,来坐万松阴。”诗人因夏日炎热而来到这里,找到了万株松树的浓荫,感到十分惬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的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诗句的意思来分析,即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抓住诗句中表现的情感主旨,然后结合诗句注释进行分析。 “銮舆将出狩”中的“銮舆”指皇帝的车驾,“出狩”指到郊外去打猎;“逻骑”指巡逻的骑兵;“已”是已经,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完成;“淮北”“江西”都是指南宋朝廷统治地区,其中“淮北”泛指江南一带
次栗斋道长 细雨长江急,青灯入夜深。 静看三尺剑,深负百年心。 响落云中雁,愁添梦后砧。 扁舟依古岸,蟋蟀正秋吟。 译文: 细雨洒在长江上,夜色渐深,我独自坐在书房里点燃了一盏青灯。 我在书房中静静地看着那柄已经锈迹斑斑的三尺长剑,心中深感遗憾和悲伤,因为它代表着曾经拥有者的决心和勇气。 听到远处传来大雁的叫声,我不禁感到一阵凄凉,仿佛它们也在为我的命运感到惋惜。 夜晚渐渐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