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
注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春天来了,不知它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相遇在这片土地上,只感到它带给我们一种温暖的感觉。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到来的诗歌。诗人通过询问春天是从哪里来的,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期待。同时,他也通过描述与春天相遇的场景,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热烈,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罗帏:用丝织品做成的帷幔。十六字令:一种诗体名,每句诗字数为十四或十八字,共两行。 【赏析】 这首小令写闺中思妇独处室内,倚靠在罗帏(即帷幔)前,数着夜深人静时漏壶滴水的声音,窗外又下起了小雨,她无法入睡,只能做着美梦。 上片起韵“情”,指思妇内心的柔情和思念之情。“闷”字表现了思妇内心郁闷的情绪;“倚罗帏”三句,是说思妇独自一人在闺房里无聊地倚靠着罗帏,听着漏壶里的水声滴落
凉。扑面西风到小堂。 扑面西风到小堂,形容秋风凛冽,吹得人感到刺骨的寒意。 罗衣薄,对镜懒成妆,罗衣轻薄,指女子所穿的衣物。对镜懒成妆,意为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却因为寒冷而懒得去做。 译文: 秋风吹过小堂,带来一丝凉意。我穿着轻薄的衣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却因为寒冷而懒于打扮。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情的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风吹过小堂的景象,以及女子穿着轻薄衣服,面对镜子
“莺”作为汉语一级字,其本意指的是鸟羽有文彩的样子。在诗歌中,莺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诗句解读: - 第一句解读:“枝上娇啼三两声”描绘了黄莺停留在树枝上,发出悦耳的鸣叫声。这里的“枝上”指的是黄莺栖息的地方,即树枝上;而“娇啼”则形容黄莺叫声的婉转与可爱。 - 第二句解读:“辽西梦,打断不分明”则是表达了诗人因听到黄莺的鸣叫声而突然醒来
【注释】十六字令:一种词牌名。愁:忧愁,苦闷。羽檄纷驰又一秋:指朝廷的文书纷纷飞来,又一个秋天了。频回首:多次回头。惆怅水西流:惆怅地看着向西流的水。水西流,即“流水”。 【赏析】此诗是作者送别友人后,怀念友人之作。首句点明时令,点出季节特征。接着写送别的场面:“频频回首”四字,既写出了送行的殷勤,又表现出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愁”字总括全诗。“羽檄纷驰又一秋”,是说朝廷的文书纷纷飞来
【注释】: 1. 十六字令:词的一种形式。每句诗的字数为十六字。 2. 丁酉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3. 富华画扇:指用富华所画之扇。 4. 补题:在原有诗词、书画等上加写题目。 5. 梅:这里特指梅花。 6. 百花头上开:百花之首,比喻最早开放。 7. 江南好,明日报春来:江南(指南方)好,明天就报来了春天的消息。 【译文】: 梅花先在百花之首开放。江南好,明天就报告了春天的消息。
```text 箫。凤去秦楼不易招。湘江竹,残泪未曾消。 ```
【注释】 寻,寻找。 帘外无端:在帘外。无端:无缘无故。 堕玉簪:掉下玉制的发簪。 笼灯去:点上灯笼离去。 休待落花深:不要等到花瓣凋落才回去。 【赏析】 这是一首闺情词。词中写一位女子因思念情人而愁苦万分,以致玉簪坠地,她急急忙忙点燃灯笼出走,但又担心等不到情人回来。全词构思巧妙,语言清丽,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诗句释义:秋天,淡淡的月光依偎在人身旁,只映出半弯的月亮。清冷的梦境遥不可及,伴随着大雁飞过西楼。 译文:秋天,淡淡的月光依偎在人身旁,只映出半弯的月亮。清冷的梦境遥不可及,伴随着大雁飞过西楼。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的思念。首句“秋”字开篇,为全诗奠定了主题,而接下来的“淡月依人只半钩”则通过描绘月亮的形状和位置,传达出一种孤独和静谧的氛围。接着,“清梦远
【注释】 愁:指秋思。草际凄凄:蟋蟀的叫声在草丛间回荡。诉:诉说。良夜:美好的夜晚。织就:织成。一庭:整个院落。 【赏析】 《十六字令》是词牌名,又名“绿头鸭”、“越调小令”等,是元散曲中常见的词牌之一。此词由唐圭璋先生选注,刊于《全元散曲》中。这首曲子是写深秋之夜,蟋蟀悲鸣,作者以“愁”来概括自己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