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小诗,写诗人赏月时的情怀。 “团”是“圆”的意思,这里指月亮。“一片清辉”即一轮明月,它把皎洁的月光洒满了碧绿的栏杆(阑),映照在庭院中。 指月下有诗意,有情致。“对影爱高寒”,是说赏月时喜欢对着明亮的月光而思,因为月光照临,使人感到一种孤高、清凉的意趣
【注释】天:指天空。毕竟:终究,究竟。传语:告诉或转达消息。相怜:相互爱护、关怀。 【赏析】这是一首咏春景的词。上阕写春光的绚丽迷人。下阕写春花月色的互相关爱,以花拟人,花与月相互怜爱,互诉衷肠。全词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 逢春酒休辞百榼空。花闲醉,能得几回同。 译文:春天的酒,不妨多喝一些,即使满瓶都是空的也不觉得遗憾。花开得悠闲自在,喝醉后能有几回能够这样共同享受呢? 赏析:这首诗是汪东在1932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逢春酒”三字点明了主题,春日饮酒本是赏心乐事,但诗人却提出“休辞百榼空”,意在表达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接着,“花闲醉”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氛围
注释: 1. 休:停止,不要。 2. 第一枝香便断头:第一柱香就烧完了。 3. 愁郎见:形容男子看到女子时,心中充满忧愁。 4. 不敢理熏篝:不忍心去理弄那些用来熏香的木柴。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因丈夫离去而陷入孤独、无助的情感状态。她对丈夫的思念和忧虑如同焚香一般浓烈,但又因为担心打扰到正在忙碌的丈夫,而不敢去触动那熏香的木柴,表现出了她内心的矛盾和无奈。这种情感的细腻描写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注释”等要求,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逐句进行解释。注意结合全诗理解词义,并结合注释、题目和作者的写作背景来分析。此题为鉴赏诗句。 本首《十六字令·雨夜》,写风雨之夜,花落阶前的情景。诗人以“断”与“连”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风雨之夜的萧瑟之感;“难消遣”三字写出了诗人对这幽寂境界的感受。 【答案】
注释: - 圆:圆形,这里可能是指粟的形态。 - 斫(zhuó):砍削,这里可能是指将粟粒从谷壳中分离出来。 - 两臂:指双手,这里可能是指用双手来操作。 译文: 我正在用双手将粟粒从谷壳中分离出来,每一颗粟粒都显得十分饱满和金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农人劳作的场景,他正用双手将粟粒从谷壳中分离出来。这里的“圆”可能是指粟的形状,而“斫”则可能是指用刀斧之类的工具来砍削粟粒
```text 谁。尺八钿箫花外吹。无人见,明月满罗帷。 【注释】 1. 尺八:一种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 2. 钿箫:指装饰有金银等金属片的箫,也指用金银等材料制成的箫。 3. 花外吹:在花开的地方吹奏。 4. 无人见:没有人看见。 5. 明月满:指月光洒满。 6. 罗帏(wéi):丝织的帷幕,代指室内。 【译文】 我在花开之处轻吹着尺八和钿箫,但没有人看见,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整个房间。
【注释】 才:刚刚 人报花梢月上来:有人报说,月亮已经爬上枝头。 停琴坐:停止弹琴坐下。 赏析: 这首小令,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优美的夜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才”,刚刚;“月来”,即月亮爬上枝头,这里指月亮初升。“人报”二字,表明诗人听到报时的人在叫唤着什么,而“报”字也隐含着诗人对这美好景象的喜悦之情。“报”字还暗含了诗人对报时的人们的感激之情。“花梢”,指树枝的顶端。“月上来”
注释: - 寒:形容寒冷。 - 人立西风翠袖单:站在西风中,衣袖被风吹动。 - 斜阳暮,花影上阑干:夕阳西下,花影映照在栏杆上。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一个女子站在西风中的倩影,展现了其孤独、寂寞的形象。诗句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孤寂生活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指向,如本题要求“赏析”,即对诗句进行赏析;然后结合诗句中的关键意象和关键词语,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及所蕴含的情感等。“十六字令”是词牌名,这里指的是这首词。上片写春才来到闺房,便被女子娇羞地挽留。下片写女子娇羞地挽留春的到来。“花知道”,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的情态。“泥人”二字,化用了“泥菩萨”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