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
【注释】 迟:晚些时候,傍晚。疏钟报晓时:稀疏的钟声报晓的时候。蔌(sù)蔌:形容声音凄切、细微,如同秋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山禽影,蔌蔌落高枝。 【赏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之作。《四部丛刊》本《草堂诗余续编》中收有一首《十六字令·迟》,题作“山禽”,与本文内容相同,但末句却作“蔌蔌落寒枝”。 此首诗是一首描写景物的小令,全诗写景细腻生动,意境空灵淡远。 前两句写天已黄昏,疏钟报晓,而诗人还未归家
注释:听,聆听;一雁,孤独的雁飞过遥远的小洲;荒寒境,荒凉寒冷的环境;月黑鬼灯青,月光下,鬼影绰绰如青色的灯笼。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边塞孤寂、荒凉景象的诗歌。诗人通过描写一只孤独的雁飞过遥远的小洲,以及荒寒的环境中,月光下鬼影绰绰如青色灯笼的情景,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生活的艰辛和孤独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句输出:合上心来便是愁,难禁架,多在五更头。 译文输出:当心中充满忧愁时,便已感受到愁绪的存在。这种愁绪难以抑制,尤其在夜半时分最为强烈。 关键词注释:合上心来——内心的忧愁无法隐藏;便是愁——直接表达了内心的情感状态;难禁架——形容愁绪之重难以承受;多在五更头——指忧愁往往在深夜或清晨更加明显。 赏析:这首《十六字令》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注释】 十六字令:词牌名。又名“句中令”、“双调曲破”。单调二十八字,四仄韵。有小令、长令两种体式。此诗为小令。 星:指星星。 银汉西斜:银河在西方斜落。 点点明:星星发亮。 流莺:即黄莺。莺,鸟名。 过:飞过。 一样照空庭:一样的光照亮着空旷的庭院。 赏析: 《点绛唇·夜月》,南宋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写于淳熙五年(1178年)。当时,作者被调入京,闲居上饶带湖,心情颇为郁闷,写下了这组词
【注释】: ①十六字令:一种词牌名。此词为“分题”之作。 ②愁:指作者内心的愁苦。 ③细雨黄昏独倚楼:意思是在黄昏时下雨,独自倚着高楼。 ④无情绪,随又上眉头:意思是心中没有忧愁,但是忧愁却不知不觉地爬上了双眉。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上片描绘了黄昏时分下着细雨的凄清景色;下片写诗人面对凄凉的景象而无动于衷,愁情不自觉地爬上了眉梢。整首小令写得细腻委婉、清新自然。
【注释】 十六字令 其三:词牌名。分题作:根据题目创作。 欸乃(ǎně)声声泛绿漪(yī):水波拍打着岸边发出的声音,好像人在唱歌一样;泛:指水面泛起的波纹;漪:水波。 桃源路,前度可曾迷:桃花源中的小径,前人曾经迷失过。这里指诗人曾经迷失过的一条小道。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历江南水乡时所见景色,以及自己对故乡之恋的词作。此词上片写游子在江南水乡所见到的自然景物及由此生发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轻薄如轻纱般剪裁,形成水波纹。 微微皱折处,新月的倒影映在眉毛上。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轻盈如罗薄纱的轻云比喻云朵,生动地描绘了云朵的形状,给人以美的享受。“微皴处”指云朵的皱纹,“新月露眉痕”则形象地描绘出云朵的轮廓像月亮的眉毛一样清晰可见,让人仿佛看到了天上的明月。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云朵的美丽和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
【注释】: 鱼:这里指鱼儿,代指游子。 织:缝制。 水梭:织布时用的一种木制的梭子。 约略如:大概像。 传得故人书:得到远方的友人书信。 赏析: “十六字令 其七 分题作”: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题目为“分题作”,即根据题目所要求的内容来创作,此诗即为分题所作之一。 “鱼”:这里指鱼儿,代指游子。 “织”:缝制。 “水梭”:织布时用的一种木制的梭子。 “约略如”:大概像。 “传得故人书”
诗句释义: 清晨我开门一看,只见白雪皑皑覆盖大地。 苍翠的松树影子倒映在雪地上,仿佛是碧绿的云发。 译文与注释: 晓起开门雪里看。 (清晨起床打开门看看外面的雪景) 苍松影,装点翠云鬟。 (苍翠的松树枝条的影子倒映在雪地里就像绿色的发髻)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对雪景的独特描绘,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注释: 欢。 久别方知会面难。 今宵饮,倾盏径须乾。 译文: 欢聚一堂的时刻才知相见不易。 今晚畅饮吧,一杯酒就要喝完。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写离别后的相聚的词。上片写久别重逢之喜,下片写欢聚饮酒之情。全词语言明快自然,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