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太叔
注释 幽燕:指唐时幽州、燕州一带。 金台:指唐朝的都城长安,这里借指京城长安。 西风:秋季的风。 黄沙:沙漠。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在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后,被迫逃亡,一路颠沛流离。这首诗是他在途中所做,诗中表达了他内心的悲凉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首联“往自幽燕道上来,逢人那敢说金台”,意思是说从北方幽燕一带来的途中,遇到的人都不敢说自己来自长安金台(指当时的京城)
注释: 旅馆:旅馆,客栈。 风花昼凉碧,雨火夜寒青:白天的风花在清凉的碧绿中飘散,夜晚的雨水使火炉显得冷青色。 神剑潜一拭,雷如四壁行:我拿起一把宝剑轻轻擦拭,仿佛听到了四周墙壁传来雷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旅店生活的小诗,通过对比白天和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观察。 首句“风花昼凉碧”,描绘了旅店中的自然景象。这里的“风花”可以理解为窗外的风景,或者是诗人内心的思绪
【注释】 薶头:指坟墓。 秦山:指华山。刘蕡,唐人,字子华。天宝末举进士,不第。大历中,又应制举贤良方正对策,擢为校书郎、集贤殿正字。后因事贬巴陵尉。 【赏析】 此诗首联说秀才一生埋头读书攻文,但到头来不过一个四尺高的坟头,这是以反笔讥讽当时科举取士的制度;第二联写在秋日里,一片秦山景色,几个白衣白马的人在那里哀哭刘蕡(刘子华),这是以实笔点出刘蕡被贬的悲剧。全诗用典贴切,议论明快
客问我孰与往来答之 朝随白云起,莫随白云卧。 深林人影稀,兀然吾一个。 注释:客人问我谁可以与我来往,我回答你早晨可以跟随白云而起,晚上可以跟随白云而眠。在深深的树林中人影很少,只有我一个人兀然独立。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通过比喻和对比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诗人追求自由、独立的形象。诗中的“云”象征着变化无常、无法捉摸的世界,也象征着诗人对于自由的渴望
望夫石二首 其一 妾心如石坚,望朝复望夕。 夫归傥不信,全身化为石。 注释: 1. 妾心如石坚:妻子的心像石头一样坚定。 2. 望朝复望夕:每天早晨和傍晚都盼望丈夫归来。 3. 夫归傥不信:丈夫回来如果不相信。 4. 全身化为石:妻子最终因等待丈夫而化为石头。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何梦桂所作的《望夫石二首·其一》,表达了一位妻子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等待。诗中的妻子内心坚定如石
泛舟归来 轻舟晴泛大江平,展画摊书过几程。 白鸟窥鱼若闲立,青山送客似多情。 领来野色秋千顷,归到家时月一更。 老倦不堪成久坐,就床幸喜梦魂清。 【注释】: 1. 泛舟归来:诗人乘船返回。 2. 轻舟:小船。 3. 晴泛:晴朗的天气里泛舟。 4. 大江:长江。 5. 展画摊书:展开书画和书本。 6. 几程:几番行程。 7. 白鸟:白色的鸟。 8. 窥鱼:偷看水中的鱼。 9. 闲立:悠闲地站立。
【注释】 1. 山馆:山中别墅。 2. 芳草:指庭中的青草。 3. 四壁:四面的墙壁。 4. 飞鸟:这里指从空中飞过的鸟儿。 5. 还:返回,归来。 6. 破:打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山馆中所见之景。首两句描写了山馆四周的环境,后一句以飞鸟不知还,从谁破寥寂作结,点出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无限感慨之情。 “芳草满中庭,青苔映四壁。”这是山馆中常见的景象,芳草丛生,青苔满地
【注释】 倚杖:靠着手杖。嵚崎历落:形容身材魁伟高大。未称贤:不称贤良。萧萧:形容头发稀疏,像秋天飘零的草木。鸠杖:一种用梧桐木制成的手杖,古代隐士常用以代替拐棍。“绿野色”两句:意指隐者在山林中行走,绿野景色随着他的杖影移动,白云的影子投射到冠前。鲸波:比喻大海。目断:目光所及之处。三山:传说中海上三座仙山,即蓬莱、方丈、瀛洲。鸟道:形容险峻的道路。五岳:指中国五大名山,这里指隐者的家或居处
以下是对这首诗《晓晴》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一月未曾乾一日:“一月未曾乾一日”意味着连续一个月,雨水连绵不断。 2. 雨声昨夜喜初回:“雨声昨夜喜初回”描绘的是雨声在夜深人静时突然回归,带来了一种久违的舒适与喜悦。 3. 高霞结海晨光满:“高霞结海晨光满”形容早晨的天空被晚霞染红,阳光洒满大地,给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感觉。 4. 锦树依山秋色开:“锦树依山秋色开”描绘了秋天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赏析作者思想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求明确题干的要求: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然后分析诗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最后总结诗句的情感。具体到本题,“秋日独居兄子仲韬送酒至”是诗的起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即秋天,而这个秋天又恰逢诗人独自隐居。“幽栖地僻少人过”,写诗人的居住环境,突出其幽静、清雅的意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喜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