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茂晖
崇祯戊辰湖上观毁逆奄祠纪事 先王定群祀,旧典犹可询。 功宗纪自周,大享配有殷。 或以劳定国,或法施于民。 或捍大灾患,勤事丧厥身。 非此族不与,议礼恒谆谆。 亦惟身后然,未闻存者均。 释义:先王们制定了各种祭祀活动,这些传统仍然可以查阅。功德之主从周朝开始,大祀之配则从殷商开始。有人用劳力安定国家,有人用法来对待百姓。有人抵御大的灾难和祸患,辛勤劳作以致丧失生命。不是这个种族的人不参与祭祀礼仪
诗句译文: 霁雪东西崦,寒云上下沙。 何人吹玉笛,早有落梅花。 注释: -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的景象。在第一句“霁雪东西崦”中,描述了天气晴朗、雪过之后的景象;第二句“寒云上下沙”则描绘出了高空和地面之间的云彩,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 “何人吹玉笛”中的“何人”,指的是谁在吹玉笛,这里的笛子是诗人所提到的乐器,而“玉笛”则暗示了笛子的材料可能是玉石制成,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显得更加优雅。 -
注释: 方池:方型的水塘。 不种荷:没有种植荷花。 亦少蒲菡萏:也很少看到莲花和荷花。 惟有梓树花:只有梓树的花。 纷纷落红糁:红色的花瓣落在地上,就像撒上了红米粒。 风波永不生:风暴永远不会到来。 寸心默相感:我的心默默被感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水塘风景的诗。诗人通过对水塘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首句“方池不种荷”,直接点明了水塘的特点
崇祯戊辰,我在湖上观赏毁坏逆阉祠纪事。 孔子作春秋,鲁史盖有因。 诛一少正卯,不足惧乱臣。 岂若颁要典,其言醇乎醇。 东林宜显僇,以仁杀不仁。 是诚上公德,至圣亦至神。 允宜瞽宗祀,俎豆垂千春。 邪说虽未遂,闻之啮齿龂。 恨乏斩马剑,断头擢其筋。 悊皇忽徂落,我后新政勤。 爰书别六等,国法崇朝伸。 纵有百乾儿,安能赎其亲。 我来泊湖曲,诏下交欢欣。 一夫为之倡,童叟咸来臻。 碧瓦碎作砾
【注释】 十亩:指面积。墙东:指房屋的东面或院子的东边。六枳篱:用六棵小竹编成的篱笆。上番:这里指春季,移竹就是种竹。辰日:即辰时(上午7点到9点)。种瓜:种植瓜果。稚子:小孩。行药:采药。邻翁:邻居的老头。揲蓍(dié shī):把草茎搓成绳状,用来占卜。蜃楼:海市蜃楼,指幻境。 【赏析】 《移居百可园即事二首其一》是明代诗人杨慎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诗人在百可园里的生活。 首联两句
【注释】 ①梓树:一种树木。层阴:指树木的枝叶重叠,遮盖了阳光。莓墙:莓子生长在墙上,故称。莓墙一径穿:莓子生长的墙缝中,有一条小路穿过。三面水:即“三面水田”,指田的周围有水。地占十弓田:即“十亩田”,田的面积大约占十分之几。犁锄:耕作用的农具。幸有焉:幸好还有它。 ②晨朝:早晨。鼠姑:一种小动物,也称为“鼹鼠”。衔蝉:用前肢夹持蝉的幼虫。 【赏析】 《移居百可园即事二首》
先王定群祀,旧典犹可询。 功宗纪自周,大享配有殷。 或以劳定国,或法施于民。 或捍大灾患,勤事丧厥身。 非此族不与,议礼恒谆谆。 亦惟身后然,未闻存者均。 于公县狱吏,创祠东海滨。 王堂莅巴郡,任延守九真。 继此广都韦,复有安阳荀。 比于甘棠爱,但许末俗循。 云何承平日,坏法自朝绅。 悉索民膏脂,献媚一寺人。 始由节使潘,建祠西湖漘。 嘉名锡普德,过者莫敢瞋。 群小齐效尤,遑惜耗金银。
梓树层阴合,莓墙一径穿。 亭开三面水,地占十弓田。 书籍虽亡矣,犁锄幸有焉。 晨朝鼠姑放,并坐许衔蝉。
十亩墙东地,新编六枳篱。 上番移竹便,辰日种瓜宜。 稚子解行药,邻翁邀揲蓍。 忽闻蜃楼见,策杖往观迟。
朱茂晖是明代的诗人,字子若,国祚孙,诸生。朱茂晖的诗作《虎山桥》充分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 朱茂晖的生平经历丰富多样,他是秀水(今属嘉兴)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曾凭借祖荫获得中书舍人的职位。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涉猎经史诸子百家,对六艺韵语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运用,不拘泥于前人的作品,而是能将旧知识转化为新的理解,这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