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应龙
【注释】: 桃叶歌 桃树的叶子,又如树叶一样。 它覆盖在桃树根上,又覆盖在桃树枝柯上。 我渡过了无数的河,如今已经习惯, 所以不再害怕那风波险恶。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内容是歌颂女子坚贞不屈的精神。 全诗以“桃叶”作为象征物来比喻人的命运和精神品质,通过描写桃叶的形态及其对生活的适应情况,来表现女子的坚韧和勇敢。 首句“桃叶复桃叶”,即用桃叶的叶子来比喻女子的美貌;第二句“下覆根与柯”
【释义】 《懊憹歌》是一首古琴曲名。“白航”即白帆,这里代指船。张青帆,即扬起白帆。“欢子”,即你。“风生柳树间”,形容船儿在风中摇曳。“飘扬落何处”,意思是说小船随着风飘荡而去,不知漂向何处了。 【译文】 扬起白色的帆,载着欢乐的你离开。 微风吹拂着柳树,小船随风飘荡,不知道飘向何方?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江上景色的诗。《懊憹歌》又名《泛若耶溪》、《若耶溪泛》《泛若耶洲》,是一首古琴曲名
【注释】1. 芙蓉:荷花。2. 湘江:湖南的一条大河,源出广西兴安。因水色清碧如玉,故名。3. 重:指雨大。4. 晴:晴朗天气。5. 莲:莲花。6. 赏析:此诗描写了在湘江边采摘芙蓉和观赏莲花的情景。首句写相约去采芙蓉,次句说来往湘江边,三、四句写湘江雨方重,无晴不见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诗云:"口有绮语债,长咏菊坡诗。" 此句暗示作者因言辞华美而背负债务,常以菊坡之诗为吟咏之物。 译文: 口中常挂绮丽之词,长久地吟咏着菊坡的诗篇。 注释: 绮语:华丽的言辞 口有绮语债:口中常挂绮丽的言辞 咏:吟咏 菊坡:指诗人崔与之,号菊坡,是“菊坡学派”的创始人。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诗歌的热爱及其在语言表达上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诗人因言语华丽而常被提及,反映出其文学造诣和影响力
【诗句释义】 山月池:山中明月池中水; 池底看明月,明月在山头。指水中之月与山上的月亮相互辉映,形成美丽的景观。这里的“池”指的是山中的水池,而“明月”则是指山中的月亮。通过“池底看明月”这一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山中欣赏到的美丽景色。 清光连上下,分作两轮秋。指月光照耀着整个山林,如同两个秋天的车轮一样明亮。这里,“清光”指的是明亮的月光,“连上下”指的是月光照亮了整个山林
白航张青帆,载侬欢子去。 风生柳树间,飘扬落何处。
口有绮语债,长咏菊坡诗。 最好重阳景,鸡肥酒熟时。
池底看明月,明月在山头。 清光连上下,分作两轮秋。
朱应龙是明代的诗人。 字子云,是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其出生和逝世的时间均在明代。他的诗作收录于《江西诗徵》卷八,显示了他在明代诗歌创作中的一定地位与影响。朱应龙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景定建康志》卷三二以及清道光《上元县志》,其中提到他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考中进士
朱应龙是明代的诗人。 字子云,是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其出生和逝世的时间均在明代。他的诗作收录于《江西诗徵》卷八,显示了他在明代诗歌创作中的一定地位与影响。朱应龙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景定建康志》卷三二以及清道光《上元县志》,其中提到他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考中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