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节
注释: 都宪(都御史):官名,是明清两代对巡抚、布政使等地方高级官员的称呼。这里是指张岐。张岐镇守辽东,手持皇帝诏书,从天而降。 叮咛自觉龙颜近:嘱咐自己要时刻注意,皇帝会亲自接见你。 蹀躞:行走的样子,这里比喻马蹄声。何知马色遥:怎么知道马跑得那么远。 剩有嘉谟同客算:还有好计谋可以与客人商讨。 全凭威望压天骄:完全依靠你的威望来压制敌人。 胡尘尽扫边疆静:边疆上的战乱已经结束。
石表 金科玉检瘗重泉,凤辇霓旌散紫烟。 七十二君何处去,空馀特表镇山巅。 注释 - 金科玉检: 指朝廷中的重要文书和法律文书。 - 瘗重泉: 将重要文书埋藏在深重的泉水之中,以象征其重要性。 - 凤辇霓旌: 皇帝乘坐的凤辇上悬挂着彩虹般的旗帜,象征着皇家的权威与尊贵。 - 七十二君: 这里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或皇帝的封号。 - 特表: 特别标明或表彰的意思。 - 镇山巅:
注释: 李斯篆碑:指秦始皇的刻石。李斯是秦朝时期的丞相,以统一六国、建立秦帝国而闻名。他主持了秦始皇的五次刻石,这些石碑上铭刻着各种文字和图案。 海内诗书已尽焚:指在秦始皇之前,天下的文献已经全部烧毁。这个“海内”指的是天下所有的地方。“诗书”指的是古代的文学和历史著作。“尽焚”表示全部烧毁。 只将贞石勒功勋:意思是只有这块贞石上刻写了秦始皇的功绩和功德
【注释】 磨崖碑:刻在石崖上的碑。东游:指诗人自己的游历。纪盛唐:记述唐代的兴盛。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摩崖碑文的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摩崖碑的位置,次句写摩崖碑的内容,末句以“不如”作一转折,指出所题的摩崖碑不及诗人自己游历时的所见所感。 这首诗的大意是:高耸入云的石崖上,刻着功德碑文和诗词歌赋;浯溪也刻有歌颂中兴的诗文,但比不上我的《登东城》来赞美盛唐的繁荣。 首句写摩崖碑的位置
【诗句释义】 1. 曾与秦皇托旧恩:曾经与秦始皇结下深厚的情谊。 2. 昂霄耸壑露盘根:在云端之上,挺拔地矗立在山谷之中,露出它的树根。 3. 可怜二世空尘土:可惜的是,它只存在了短暂的时间,很快就消失在尘土中。 4. 不及寒松有子孙:相比之下,寒松却有着长久的寿命和子孙后代。 【译文】 我曾经与秦始皇结下深厚的情谊,我高高地耸立于云端之上,挺拔地矗立在山谷之中,露出我的树根。可悲的是
【注释】 御帐坪:位于江西省庐山东林寺附近,有“天下第一坪”之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江西庐山东林寺附近的御帐坪的七言绝句。 首句“几度天书降紫清”,写皇帝诏书降临的盛况。“天书”即皇帝诏书,“紫清”指天上,此处形容诏书如同来自天堂一样。诗人通过夸张手法,描绘了诏书降临时的壮观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次句“宋皇曾此驻龙旌”,讲述宋明两代皇帝曾在此地驻跸过
都宪东行镇大辽,手持丹诏下云霄。 叮咛自觉龙颜近,蹀躞何知马色遥。 剩有嘉谟同客算,全凭威望压天骄。 胡尘尽扫边疆静,快教鸣珂入圣朝
金科玉检瘗重泉,凤辇霓旌散紫烟。 七十二君何处去,空馀特表镇山巅。
海内诗书已尽焚,只将贞石勒功勋。 青门黄犬知何处,尚有雕虫学篆文。
曾与秦皇托旧恩,昂霄耸壑露盘根。 可怜二世空尘土,不及寒松有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