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注释】 见《乐府诗集》卷七六。佳人:美人。题:写。词意图:即题咏之意。 含情:指对佳人的思念。莫更(bàng)登楼:不要再去登楼望远。水东流:水向东流。垂杨:柳树。如梦损帘钩:好像梦见了一样,帘钩都损坏了。 千不是:千种都不是。是无计:没有办法。去难留:离开又很难留下。 赢得:获得。百回头:回环往复地回顾。 【赏析】 这是一首伤别的长调。上片起句“相见欢”,为全词奠定一个凄迷、缠绵的基调
相见欢·劳劳亭 离肠未饮先慵。小亭中。去马、回车两处怎从容。 山渐隔。日又夕。泪犹红。洒向、绿杨枝上与东风。 注释: 离肠未饮先慵。小亭中。去马、回车两处怎从容。 [离肠:指别离的愁苦,离愁。] [劳劳亭:地名,位于江苏无锡市南郊。] [劳劳亭:即无锡的南禅寺。] [劳劳亭:即无锡的南禅寺。] [劳劳亭:即无锡的南禅寺。] [劳劳亭:即无锡的南禅寺。] [劳劳亭:即无锡的南禅寺。] [劳劳亭
相见欢 闻鸡起舞吾庐,读奇书。记得年时拔剑斫珊瑚。 乡雁断,乌云暗,锁荒居。听尽海潮悽壮心孤。 译文: 听到鸡叫就开始练习武艺,在我家学习。还记得年轻时拔出宝剑砍向珊瑚树的场景。 秋天的大雁断了线,乌云遮住了天空,我被关在了荒野的家中。听着海浪的汹涌声音,我感到孤独和悲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垂杨阴里桥红”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柳边风”是点明时令和地点的词语,写出了春风吹拂柳枝的景象。“曾记得”“一霎伯劳飞燕各西东”,回忆过去的事情。“伯劳”即布谷鸟。“飞燕”比喻春天。 【答案】 译文:在垂杨柳树荫里,一座桥头映着红色。刚刚相见,你匆匆离去,多谢那沟里的流水,那岸旁的风。 注释:垂杨、桥红:指垂柳和红色的桥
这首词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描绘一个女子与她的女伴们欢聚赌博的场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繁华与喧嚣。 诗词原文: 相见欢(新兴蛾髻如盂。插金鹅。点点蔷薇香露、沁牙梳) 相见欢,见时难,争忍不相饶! 新月又如眉,待晓月,却不夜,不灭相望照秋霄。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 匀面罢。呼女伴。坐氍歈。又向绿窗深处,赌樗蒲。 注释: 蛾髻: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形似蛾儿。 金鹅:指金钗
雕栏笼鸟无声。耽窗明。两两黄蜂抱蕊、刺纱棂。 译文: 在精致的栏杆旁,鸟儿安静地栖息着,窗明如昼。两只黄蜂紧紧抱着花朵,它们的刺像细丝一样划破了纱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雕栏笼鸟”形象地刻画了鸟儿在栏杆下安闲自在的生活状态,而“耽窗明”则传达出窗外明亮的景象。接下来诗人通过“两两黄蜂抱蕊”、“刺纱棂”等细节描写
【注释】 ①秋风袅袅:秋风轻拂。 ②强:勉强、尽力。 ③两两鸳鸯:成双成对的鸳鸯,这里指情侣。 ④回:返回。 ⑤钱塘路:杭州古称,今名钱塘江。西陵渡:浙江杭州市西北的钱塘江南岸渡口。 ⑥天涯:天边。 ⑦不是早潮又是晚潮来:不是早晨的潮水,就是晚上的潮水。 ⑧潮来:潮涌而来。 译文: 我登上高台,看秋风轻轻吹过。努力挽留那一对对飞去的鸳鸯,可它们总是不停留片刻就离去了。在钱塘路和西陵渡
【诗词原文】 相见欢 倚床还绣芙蓉。对花丛。牵得丝丝柳线翠烟笼。 愁思远,抛金剪。唾残绒。羞煞鸳鸯衔去一丝红。 【注释】 ①倚床:斜靠在床上。绣芙蓉:绣制的芙蓉花图案。芙蓉花又称莲花、荷花,常被用来象征爱情或友谊的纯洁与美丽。 ②对花丛:面对繁花似锦的花朵。 ③丝丝柳线:指柳枝般纤细的丝线,这里用来形容刺绣时用的线,也比喻情感的细腻。翠烟笼:形容烟雾缭绕,如翠绿色般的朦胧美。 ④愁思远
《相见欢》 花前顾影粼粼。水中人。水面残花片片绕人身。 私自整。红斜领。茜儿巾。却讶领间巾里刺花新。 注释: - 花前顾影粼粼:在花前照镜子,映出水面的影子闪闪发光。 - 水中人:形容自己的倒影在水中摇曳生姿,仿佛是水中的人。 - 水面残花片片绕人身:水面上飘落的残花片片落在身上。 - 私自整:自己动手整理衣物。 - 红斜领:领口红色的斜带。 - 茜儿巾:一种带有红色边缘的头巾。 -
若为歌管销愁 荡离忧。忆逐残秋,征雁问扬州。 意中漫,怜东阁,少淹留。谁识到来,翻送秣陵舟。 注释: 若为歌管销愁:如果唱歌跳舞可以消除忧愁。 荡离忧:驱散离别带来的忧愁。 忆逐残秋,征雁问扬州:回想起秋天的景色,思念着遥远的扬州。 意中漫,怜东阁,少淹留:心中充满情感,怀念着东边的楼台,但停留的时间太短。 谁识到来,翻送秣陵舟:有谁能理解我的心情,知道我将要离开。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