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藻
诗句释义与译文: - 诗句一:苔渍岚侵几百秋,诗仙寄我海南州。 - 注释:苔藓和山岚侵蚀了多年的山林,仿佛已经过了好几百个春秋,而那位诗仙却把灵寿杖寄给了我,让我在海南岛。 - 译文:岁月的变迁使得山林被苔藓和山岚侵蚀得斑驳不堪,然而那位诗仙却把我从远方寄来了一根灵寿杖,仿佛在告诉我他依然在海南岛。 - 诗句二:携来应自滇池国,得处还因博望侯。 - 注释:从云南带来的灵寿杖
【注释】: 万石亭:即万石山亭。唐李德裕《万石山亭》诗:“千峰翠色万石间,万石松篁一径闲。野客来游多逸趣,使君为筑小山园。” 苔:苔藓。 官柳:旧时栽在官府中的杨柳。 溪边屋:在溪水边的房屋。 野老:指当地的隐士、老者。 月下杯:指在月光下饮酒。 一廛(chán): 一平方丈,指小小的居所。 三径:指孔子曾说过的三条小路。这里用来形容隐居之地。 渔梁:地名,在今安徽和县东南。 鸬鹚(nú cí)
诗句释义: 晓看春水满方塘,静掩柴扉白日长。 译文: 清晨时分,我走到户外,看到春天的水面波光粼粼,填满了方塘。静静地关上门,享受着宁静的早晨时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人用“春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用“方塘”象征心灵的归宿,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态度。诗中的“静掩柴扉”,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也体现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这首诗描绘了四望亭的壮丽景色和深远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累栋层轩缥缈间,碧虚相照水精寒。”描述了四望亭的建筑之美,层层叠叠的楼阁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同时,碧空如洗、星光闪烁,映照出清澈透明的水珠,给人一种寒冷而清新的感觉。 颔联“纵横尽得江山胜,俯仰方知宇宙宽。”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赞叹。他看到了四周山峦起伏、江河奔流的壮丽景色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寂寂闲庭少客过”:庭院中寂静无人,只有几声轻微的脚步声在回响。 - 注释: 描述庭院的宁静,突出了环境的空旷。 2. “翛然丈室一维摩”:我独自居住在简陋的房间内,如同禅宗大师维摩诘。 - 注释: 用禅宗故事中的维摩诘形象,暗示主人独居且超脱俗世。 3. “脑脂遮眼空豪在”:尽管有浓密的眉毛遮挡,但眼中的锐利依然存在。 - 注释: 形容虽外表看似平静,内心依然敏锐
何须天气水边新,便好尊前赋洛神。 定自中年多作恶,非关尤物解移人。 莫愁阿鹜烦君嫁,且学西施为我颦。 争似农家无一事,从来婚嫁只朱陈。 注释:何必在乎天气是否宜人而选择在水边结婚呢?在酒宴之前可以写赋赞美洛神之美。 必然是到了中年才会做出不好的事,这并不是因为美的东西能让人改变,而是因为你这个人本来就不怎么样。 莫愁啊,你不要为阿骛担心,我娶她不为别的,只因为她的美貌让我感到困扰
《蜻蜓斜日立帘钩,燕子新晴语柁楼。熠熠晚花随意得,茫茫春水此生浮。无官可缓三人带,有子能胜十具牛。老大拂衣归去好,莼鲈何必待清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江南水乡的景象。诗中描述了蜻蜓在斜阳下立在帘钩上,燕子在新晴的天空中飞翔,晚霞中的花朵绽放着耀眼的光芒,春水中的船只随波逐流。诗人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无需官职束缚,有孩子就能胜过十头牛的重担。最后诗人表示,年华老去应当拂尘归去
过金陵 六代兴亡迹愈陈,迹陈谁遣意如新。 古今更欲悲何事,天地长留景似人。 云压山低惟妒晚,雾蟠江阔更含春。 固知到此无穷感,岂独区区我一身。 注释: 1. 六代兴亡:指的是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的兴衰过程。 2. 云压山低惟妒晚:形容云彩压得很低仿佛在嫉妒夕阳下山色的美丽。 3. 雾蟠江阔更含春:形容江水宽广,雾气缭绕,仿佛春天的气息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经过金陵时所作。金陵
【注释】: 次韵孙国器:是作者给孙国器的诗作的回复。孙国器:生平不详,据《宋史》卷二百零二列传第一百九十一,有“孙觌,字德豫,建州建安人”之语可证。喜予钞书:指作者对孙国器所写诗歌的喜爱。钞书:抄写书籍。精密:精工细致。天教江海著潜郎:意思是上天安排我成为江海中的潜藏之人;潜郎:指隐居的人或处世低调的人。拟作他年柱下藏:意思是打算在将来的某一天,像孔子那样作为孔子的后代被供奉起来;柱下藏
这首诗是杜甫对当时文人学士的讽刺和批评。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一些文人学士专权、傲慢、不学无术的不满和批评。 诗人用“还吴禹功徐帖”开篇,意思是说那些专权的人就像古代的吴禹功一样,专权跋扈,毫无节制。这里的“禹功”指的是汉代的一位大臣,他专权跋扈,被后世所唾弃。 诗人用“谁专小学国朝初,籍籍甘泉数二徐”来讽刺那些专权的小人。这里的意思是说,这些专权的小人就像汉代的一些大臣一样,他们专权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