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玉
【解析】 这是一首羁旅诗。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过京口”点题。首联是说在京口的关河之地,萧条凄清,书剑飘零,只有那萋萋芳草,才让人在客里度过。颔联是说原野上,三月的莺花已经凋落,而自己却身染愁病。颈联是说海门一带的船只帆影,正移向丹嶂之上;山寺中的钟声,远远传来到了绿萝之中。尾联是说抬头望去,自然景物使人产生乡国之思,但听到那哀婉的渔歌,更让人愁肠百结。 赏析: 这首诗以京口为题
山居 方花础润气氤氲,静对薰炉柏子焚。 夜半雨声新水涨,枕边流出一溪云。 注释: 1. 方花:指井口方形的花纹。 2. 础润:指井底的水滋润了井口。 3. 氤氲:形容气氛或景色非常迷人。 4. 薰炉:一种熏香器具,这里指的是点燃香料的炉子。 5. 柏子:指柏木制作的香料。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山上的隐居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水、风物和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潭柘寺读书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这里环境幽静,景色宜人。在潭柘寺读书的感觉就像是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里的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让人心情愉悦。 译文:我在潭柘寺里读书,四周的景色让我陶醉。 注释:潭柘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读书(指读书、学习) 译文:我坐在高高的山巅上,周围是飘渺的白云。 注释:山顶(海拔约490米),开轩(打开窗户)。 译文:推开窗户,远眺四方
读书潭柘巅,身在白云里。 开轩豁远眸,风瀑洗心耳。 古木挂青蛇,云是二龙子。 下方钟磬馀,僧寮各栖止。 山童剔残灯,扫叶烹泉水。 阒然群籁寂,明月射窗几
李奇玉是明代的诗人。李奇玉,字元美,出生于明朝的浙江嘉善。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还在政治生涯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曾任汝宁知府一职。 李奇玉的诗歌风格和创作内容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他的诗作中既有描绘自然景观的清新雅致,也不乏表达个人情感与志趣的豪放之作。这些作品展现了明代诗歌的典型特点,即注重形式美和语言韵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情怀
李奇玉是明代的诗人。李奇玉,字元美,出生于明朝的浙江嘉善。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还在政治生涯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曾任汝宁知府一职。 李奇玉的诗歌风格和创作内容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他的诗作中既有描绘自然景观的清新雅致,也不乏表达个人情感与志趣的豪放之作。这些作品展现了明代诗歌的典型特点,即注重形式美和语言韵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