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书剑下关河,芳草萋萋客里过。
原上莺花三月暮,天涯愁病一身多。
海门帆影移丹嶂,山寺钟声到绿萝。
入望自知乡国近,那堪斜日听渔歌。
【解析】
这是一首羁旅诗。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过京口”点题。首联是说在京口的关河之地,萧条凄清,书剑飘零,只有那萋萋芳草,才让人在客里度过。颔联是说原野上,三月的莺花已经凋落,而自己却身染愁病。颈联是说海门一带的船只帆影,正移向丹嶂之上;山寺中的钟声,远远传来到了绿萝之中。尾联是说抬头望去,自然景物使人产生乡国之思,但听到那哀婉的渔歌,更让人愁肠百结。
赏析:
这首诗以京口为题,写羁旅之愁,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域时思乡怀人之情。
首句起笔不凡,气势雄浑。京口地处江南,关河辽阔,书剑飘零,芳草萋萋,这两句写出了京口地区特有的景色。“萧条”、“萋萋”、“过”等词用得贴切,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第二联写羁客在原野上所见到的景物。原野上,莺鸟已归巢,花儿也凋谢了,暮春时节,一切都显得萧索、冷寂。“天涯”,一语双关,既指远行在外,又暗寓贬谪异地。“愁病一身多”,表现了诗人因宦途失意而郁郁寡欢的情怀。这两句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第三联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海门一带的船只和山寺中钟声的景象。海门一带的景色是那样的明丽动人,而诗人此时的心情却是那样的悲苦不堪。他看到海门一带的船只正扬帆而去,山寺中的钟声远远地传到了绿萝之中。这两句描写生动具体,富有生活情趣。
末联写诗人站在高处遥望故乡,只见夕阳西下,渔夫们正在江边唱着歌儿,歌声悠扬动听。诗人想到家乡近在咫尺,却不能回去,只能听到这凄凉的渔歌。这两句诗把诗人的思乡之情写得淋漓尽致。此诗意境苍茫,语言质朴凝炼。诗中运用多种手法来烘托气氛和表达情感,如用“萧条”、“萋萋”等叠字形容景色,用“愁病一身多”、“天涯”等词语烘托心情,用“入望自知乡国近,那堪斜日听渔歌”渲染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此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格调悲凉苍劲,给人以深刻印象。
【答案】
过京口(题作《过京口》)
萧条书剑下关河,
芳草萋萋客里过。
原上莺花三月暮,
天涯愁病一身多。
海门帆影移丹嶂,
山寺钟声到绿萝。
入望自知乡国近,
那堪斜日听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