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青
暮春时节,我进入栖霞山寻找张文寺。 山林中的雾气渐渐散去,露出一锄荷锄的农夫身影,他才把种子分好又去采菜了。 我疲惫地躺在芍药花前,带雨的鸣鸠从草庐边飞过。 注释: 1. 暮春:指春季的末尾,通常指初夏。 2. 入:进入。 3. 栖霞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以风景名胜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 4. 寻:寻找。 5. 张文寺: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古建筑。 6. 阴阴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明确全诗的内容,然后逐句分析即可。 “四更山月吐清涟,人在花林未肯眠”,第一句写景,四更时分,一轮明月从山中升起,皎洁的月光洒在潭面上,波纹荡漾开去,仿佛是月亮吐出了涟漪,这一句写出了潭水的清澈,写出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第二句抒情,作者在花林之中,不愿睡去。这里的“花林”指代诗人所住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寂寂一峰寒插水
【注释】 山中:山居。冬日:冬季。偶题:即兴之作。镇日:终日。无人:寂静无声。闭竹扉:关上柴门。阶前寒翠:阶前的青草。上人衣:穿在身上的衣服。修竹:高耸的竹子。青如束:像用绳子捆成一束一样青绿。黄叶:深黄色的树叶。风前叫子规:风声中传来杜鹃鸟的叫声。 【译文】 整日没有人来往,柴门紧闭。阶前青草长得很茂盛,覆盖了地上的一切。开门一看,高大的竹子依然青翠欲滴,像用绳子捆成一束一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情感,注意要结合注释作答。“墓头堤上柳株株”,墓头堤是西湖的一处景点,堤上有柳。这两句是写墓头堤上的景色,“墓头堤”是地名,位于杭州西湖之畔;“柳株株”是描写墓前长着柳树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作品,名为《宿石公涧中》,下面是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1. 小阁久留高士卧,鹿皮梦破石床苔。 注释:在小阁楼里停留很久,因为高深的学者已经睡下了,他的梦仿佛被鹿皮所打破,打破了石床的床席和苔藓。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作者在石公涧中的所见所闻,通过描绘高士的居住环境和他所做的梦,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境界。 2. 半林曙色生严牖,山鸟不来山雨来。 注释
枕上闻风 疏懒而今成自然,醒来不是听鸡年。 霜风一夜寒多少,重理禅衣覆足眠。 注释: 枕上闻风:指在睡觉时听到风吹过的声音。 疏懒而今成自然,醒来不是听鸡年:现在懒得很,成了一种习惯,醒来时也不像以前那样去听报时的鸡了。 霜风一夜寒多少,重理禅衣覆足眠:一夜的霜风吹得多么寒冷,重新整理了禅衣给脚盖上,准备睡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冬天的时候写的。他通过自己的感受
一月林中不裹巾,得钱沽酒未知贫。 樵夫相见漫相识,除却青山无故人。 注释: - 一月林中不裹巾:一个月里在树林里不戴帽子。 - 得钱沽酒未知贫:得到了钱买酒,却不知道自己贫穷。 - 樵夫相见漫相识:樵夫们见面后只是随意打个招呼,没有深入交流。 - 除却青山无故人:除了青山之外,没有其他的朋友了。 赏析: 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他与樵夫们只是表面上的交流,没有深入的友谊
注释: 阿那曲:地名,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 一个虚亭倚翠林,亭前慈孝竹阴深:一个空荡的亭子倚靠在绿树成荫的树林旁,亭前的竹林郁郁葱葱。 白云落尽花同落,半点残红无处寻:等到白云都飘走了,花儿也凋落了,只有一点点残落的红花不见了踪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描绘的是阿那曲的景色。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阿那曲的美景。首句“一个虚亭倚翠林”
山气阴阴出荷锄,才分瓜子又挑蔬。 倦来芍药花前卧,带雨鸣鸠过草庐。
镇日无人闭竹扉,阶前寒翠上人衣。 开门修竹青如束,黄叶风前叫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