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鍭
遇兴七首其二 卧琴双膝上,含情共不发。 美人隔秋山,不弹嗟远别。 秋山一万重,岂无云路通。 愿携金徽去,负重难相从。 注释: 1. 卧琴双膝上:形容弹奏时姿势优雅,双腿盘坐,两膝并拢。 2. 含情共不发:形容弹奏时情感深沉,但未发出声音。 3. 美人隔秋山:形容远处的美人如同隔着重重秋山般难以相见。 4. 岂无云路通:表示虽然有困难,但总有办法或途径可以到达。 5. 愿携金徽去
【注释】 蒋帝山:在南京市秦淮区,因三国时孙权立业于此而得名。 高:高大。 幕府空:指朝廷无人。 鸡笼:指建业(今江苏南京),古称“鸡鸣”。 六朝:指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共169年。 【赏析】 这首诗写于南宋乾道二年(1166),诗人当时正在建业任江东安抚使司参议官。蒋帝山是建康的名胜之一,山上建有报恩寺、栖霞寺等。诗中写的是蒋帝山上景色。 首联写景:“蒋帝山高幕府空,鸡笼顶上望西宫。”
注释:哪里的风景如此美丽,以至于让我感到心痛欲绝?在水边云彩之中,有一处美丽的花园。马蹄无法分辨出山路,只能顺着溪水的声势,一直走到小门。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比“何处风光”与“水边云里芳园”,展现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和向往。而“马蹄不识山家路”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道路的陌生和迷茫,以及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注释: 秋来几度送游人,黄叶丹枫把酒频。——秋天几次送别游子,黄叶红枫映衬着酒杯频频举杯。 不似今朝分手处,断肠回首万重云。——与今昔离别之地不同,回首间只见层层叠叠的云雾弥漫。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在秋季多次为友人送行的情景。全诗以“黄叶丹枫”作景,渲染了送别的凄凉景象,又以“断肠回首”作结,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留恋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写相思的诗。 首联“庭柏散疏雨,廧蒿弄柔姿”,描写了庭院里稀疏的雨滴和蒿草的柔姿,营造出一种静谧、凄清的氛围。颔联“美人隔窗户,遗我长相思”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人的思念之情。颈联“相思空怅望,白日下青嶂”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因相思而感到孤独无助的心情。尾联“妙曲虽不扬,无言怨牙旷”则是诗人对这种情感的一种无奈的表达。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却能深深地打动人心。它以自然景象为背景
【注释】 何所欢:有什么快乐可说。阶前月:台阶前的月光。 取琴:取来琴。月下:在月光下。 十指弄冰雪:十个手指头在琴上弹奏,发出像冰雪一样清脆的声音。 初歌商岭芝,再哦西山蕨:先唱《商山芝》这首歌,再唱《西山蕨》这首诗。 无此曲清:如果没有这种清澈的乐曲。 赏析: 《遇兴七首其六》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以“月下弹琴”为线索,通过描写诗人在阶前弹琴的情景以及弹琴时的心境
【解析】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王维与友人吴生一同被贬谪至黔中道。此诗是作者在送别友人吴生时所写。全诗通过描绘黔中道的山水风光,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译文】 你还没有去到黔阳,我就想起了那条通往黔阳的路了。 黔阳的道路通向云中,他日云中定会见到您。 你现在到哪里去?还望天台树。 天台路绕万重山,白水穿山流日暮。 你回去住不得,我回去恐怕你会走。 你离去后弹琴隔湘烟
秋日闲居 凉风起西北,出郭吹衣裳。 一水晓光澹,群山秋霭苍。 送客远行迈,于此集华觞。 悠悠独来归,山水意空长。 注释: 1. 凉风起西北,出郭吹衣裳 - 凉爽的西北风吹过城郊,吹动衣襟。 2. 一水晓光澹 - 一条清澈的小河在清晨阳光下显得宁静而淡薄。 3. 群山秋霭苍 - 群山在秋天的雾气中显得苍茫而深沉。 4. 送客远行迈 - 客人即将远行离去,我在这里举杯相送。 5. 此为集华觞 -
注释: 《遇兴七首》其三:魏人得到一块宝玉,观赏的人进入京城五都。放在夜里的廊下,光彩掩盖了隋侯珠。全家感到奇怪又害怕,抛弃它到远方的集市。如果没有邻居认识,珍贵的宝物白白长吁。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块被丢弃的宝玉的故事。魏人得到这块宝玉后,在京城五都展示,光芒四射,掩盖了隋侯之珠的光辉。然而,当他将这块宝玉带入家中后,全家人都感到惊讶和恐惧,认为这宝玉非同寻常,最终决定将其遗弃,远离市场
久别离 美人别来良悠悠,缄书不寄留床头。 桃花几回酿红泥,紫燕双衔入翠楼。 倾情写意心相结,绿酒金樽对芳节。 对芳节,恐迟暮,凉风生,鸣雁度。 注释: 1. 美人别来良悠悠:指美人离别已经很久了。 2. 缄书不寄留床头:书信没有寄出,留在了床上。 3. 桃花几回酿红泥:指用桃花汁泡制了红色的泥土。 4. 紫燕双衔入翠楼:燕子双双衔着东西飞进翠绿的高楼。 5. 倾情写意心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