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止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画面,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联“背郭幽栖只数椽,安心调息引流年。”表达了诗人远离喧嚣,选择在偏僻的郊外独自居住,过着清静的生活,每天调整呼吸,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颔联“午檐花动鸟窥户,春渚艇横风满川。”描绘了诗人在庭院中看到鸟儿在阳光照射下飞舞,以及在春天的江上看到小艇横卧在风中的情景。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他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第1句:“纤尘不到室如禅。” 译文:房间里没有一丝尘埃,就像进入了禅境一样宁静。 注释:纤尘:微小的尘埃。室:房间。如禅:形容环境清静,如同进入禅宗的境界。 赏析:这句诗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干净整洁、宁静致远的居室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禅意空间。 第2句:“书卷琴张总旧缘。”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正月十九日”:即元宵节。 “燕九”:《隋书·礼仪志》:“正月望日,通称元宵节。”又《元史·礼乐志》载:“元正、孟春、端午、中秋为大节,冬至为中节。”唐人以正月十五为元宵,故亦称此日为元宵节或上元节。 “尚留灯,故事元从阙下增”,是说元宵佳节,皇宫里还留着灯火。按唐代风俗,皇帝在元宵节要举行盛大的游宴,称为“观灯会”。 “时态尽随前夜月,馀光犹照几家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次韵蒲文玉代梅索句》。下面是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加上了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山空江冷岁如何,未省幽人不我歌。 - 注释:山间空旷,江面寒冷,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不知道那些隐逸之人是否还记得我呢? - 赏析:诗人感叹岁月如梭,自己已远离尘嚣,隐居山林。同时表达了对那些隐居之士的怀念之情。 2. 云掩日华天独远,春连腊底雪偏多。 - 注释:乌云遮蔽着太阳的光芒
次观梅韵 树树梅花开遍院宇宽,红色的花朵洁白的花瓣都很适合观赏。微风小径青烟敛,细雨春城晓色寒。石畔倚栽苔蚀遍,天涯折赠使逢难。犹怜节候今年晚,赏到花朝意未阑。 注释: 1. 树树:满院的。2. 红酣白晰:红色的、白色的都很好看。3. 微风:和煦的春风。4. 青烟:指飘动的柳絮。5. 节候:时令。6. 赏:欣赏。7. 花朝:农历二月初一,也叫做“春朝”。8. 节候:指时节。9. 晚:迟。10.
九月十三日水部叔邀观菊 座上继崇周长史,作用唐人韵。 花前九月蜂蝶飞,小春渐近秋意微。 金钱合尔篱下贵,白酒待我山中归。 宾当为主莫辞醉,月未到夕先迎晖。 竹西崇冈更堪陟,不负两屐黏苔衣
“不因春去懒登台,花外小车那复来。”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 - 诗句释义 1. 不因春去懒登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春天的离去使得诗人不愿意再去登高望远,而是选择在花下静坐,享受眼前的美好。 2. 花外小车那复来:这里的“小车”可能是指过去的交通工具或是某种象征物,而“那复来”则表明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无法再次拥有。 -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夜泊蠡溪口号呈光懋”,然后分析诗句的意思,最后分析作者的情感。此诗的首句,写诗人乘船停泊在蠡溪口时,天正下着大雪;次句“敲门无力任童奴”写诗人在船上听到有人敲门,却无力去开门。第三句“不知画阁深沉处,曾有灯花报客无”写诗人在想象中知道那深闺中的人正在盼望他的到来。 【答案】
注释: 醉倚空空的酒樽,随意吟咏着诗篇,篷窗淅沥的雨滴声传来。 昏昏的暮色中,在桥畔,还有青帘在短篱。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诗人内心感受的诗歌。 第一句“笑倚空樽谩咏诗”,表达了诗人在五湖舟中饮酒至尽的情景。诗人以笑的姿态倚靠在空荡荡的酒樽旁,随意吟咏着诗句,表现出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第二句“篷窗淅沥雨来时”,描绘了雨点敲打篷窗的声音,以及风雨即将到来的景象
【注释】成化乙未: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仲冬:十二月份,农历十月。建储:立太子。建储之事是朝廷大事,所以用“天子今朝己建储”来形容此事的非同寻常。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成化乙未仲冬,看到自己家乡发生的变化,心情极为激动。首句“病眼经旬只掩书”,写诗人因眼病不能读书,只能关上门读禁书。次句“萧萧梧竹自村墟”,写诗人因眼病不能读书,只能听村里的风声。第三句“忽然惊喜开门出”,写诗人听到消息后,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