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羲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物抒怀。首句写冬之景;二句写冬之思;三、四句写冬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而意蕴深长,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昨夜霜飞似雪,今朝雾散无烟。” 注释:昨夜的霜好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今天清晨雾气消散了,天空中没有一丝烟尘。“霜飞”、“似雪”写出了霜的特点,“昨夜”和“今朝”点明时间,“飞”是动词活用为名词。“雪”,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
【注释】 孟冬:农历十一月,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候。作:创作。其四:第四首诗的标题。客来我醉欲眠:客人来了,我喝得又醉又困。想睡。孟冬作:即《孟冬夜饮》。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古代把十月到十二月称为孟冬。孟冬夜饮:冬天夜晚饮酒。诗人用“孟冬”点明节令,用“夜饮”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冬日宴饮的七绝小诗。诗的前两句写景。诗人以酒为媒介,与友人欢聚,畅谈人生,抒发情感
【注释】 孟冬:农历十月。孟,排行第一;冬,指季节。孟冬即指深秋时节,此时万物收藏。 作:创作诗。 莫谓:不要以为。 岁寒无友:不要以为到了冬天就找不到朋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当轩老树亭亭:当轩,指在厅堂上;亭亭,形容树木挺拔高耸的样子。 水面风来自白:指风从湖面吹来,水面泛起层层波纹,像雪花一样飘落。 山头日上先青:指太阳刚从山的顶端露出,山上的树木已经显得苍翠欲滴。 【赏析】
《乌夜啼》是一首描绘相思之情的诗。下面逐句对这首诗进行释义和赏析: - 乌夜啼:这是诗歌的题目,意味着这首诗是以夜晚乌鸦叫声为背景展开的。 - 分枝本同树,一高复一低。:这两句描述了鸟儿虽然生长在同一棵树上,但因为树枝的生长,它们的位置不同,形成了高低不一的对比。 - 非有远相隔,何亦长相思。: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假设,即使鸟儿之间没有实际的距离,为什么它们也会感到长时间的相思之情呢? -
孟冬作 其八 照栏一潭寒月,当窗四面微风。 弱柳千条未绿,野烧万井齐红。 注释: 照槛:照在栏杆上。槛:栏杆。 一潭:一片池塘。 寒月:清冷的月亮。 四面:四周围。 微风:轻柔的风。 未绿:还没有长出绿叶来。 野烧:野外放火。 万井:很多井。 齐红:都红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作品《孟冬郊居》中的第8首。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冬日乡村风景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内容特点、情感主旨、思想内涵及艺术手法等。 “雁南飞”
【注解】 孟冬作:在孟冬时节所作的诗。 梅市:古地名,今属安徽。 大隐:即深山隐居。 桃源小春:桃花源中春天的景色。 礼数:礼节。 山翁:对年高者的尊称。 野老:对年老者的尊称。 殷勤:情意深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孟郊晚年所作,表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前两句以“梅市”与“桃源”作对比,突出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他赞赏梅市人家的大隐隐于世,而羡慕桃源小春的美丽景象。
燕衔泥 燕儿衔着泥土筑巢, 登上君堂,仍故巢。 难道没有新的居所? 实在怕劳累。
大地尽榛莽,南湖有鹤洲。 鸳央两岸没,烟雨一帆收。 翠筱含青霭,高柯隐素秋。 华高何处唳,撩起五更愁。
坐此堪累日,何处更深山。 隔涧人相问,轻舟鹤与还。 风翻花自稳,鱼戏水常闲。 安得忘机者,相携共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