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如璋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车临丹壑疑无路,树拥苍崖忽有门。 - 释义:在丹红的山壑中行进,感觉仿佛没有路可走;但在苍翠的山崖边,却突然出现了一扇门。 - 注释:《丹壑》可能指的是丹霞地貌,红色岩石的山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神秘感;“无路”则表达了行进中的迷茫和困惑,而“有门”则象征着困境中的希望与突破。 - 赏析:诗的开篇就营造出一种既紧张又期待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比丹红的山壑与苍翠的山崖
九日同吕文川宿龙门洞中谷口明霞烟树低,龙门夜整石床栖。 出林弦月光侵席,瀑洞珠泉响注溪。 佳节名山难并遇,繁弦急管对留题。 君看万佛崖端像,寂寞前朝风雨凄。 注释:在谷口的明霞映照下,烟雾弥漫的树木显得格外低矮;夜深了,我们蜷缩在龙门的石床上休息。走出树林,月光洒满席子,瀑布和洞穴的泉水声不断流入溪流。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难得与好友相聚,欣赏美景,却只能面对墙壁上刻下的名字
谷口明霞烟树低,龙门夜整石床栖。 出林弦月光侵席,瀑洞珠泉响注溪。 佳节名山难并遇,繁弦急管对留题。 君看万佛崖端像,寂寞前朝风雨凄
车临丹壑疑无路,树拥苍崖忽有门。 径竹绕来僧磬响,洞云穿出佛堂存。 日移桧影侵棋局,风引花香到酒尊。 醉后谈空坐岩顶,俯看满院白云屯
明代诗人温如璋,字敷德,是一个以其政治才能和文学才华著称的官员和诗人。温如璋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随后被任命为贵溪知县。 温如璋的政治生涯充满传奇色彩。他在任上因治理有方而受到百姓的爱戴,并曾成功抓捕盗匪、平息大疫和纠正盐政弊病等。温如璋在任霍丘县令期间,面对疫情,他不仅捐出自己的廉俸施药救民,还救助了六百多家的逃荒户,使其得以复业。他的这些政绩为他赢得了“治声”的美名
明代诗人温如璋,字敷德,是一个以其政治才能和文学才华著称的官员和诗人。温如璋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随后被任命为贵溪知县。 温如璋的政治生涯充满传奇色彩。他在任上因治理有方而受到百姓的爱戴,并曾成功抓捕盗匪、平息大疫和纠正盐政弊病等。温如璋在任霍丘县令期间,面对疫情,他不仅捐出自己的廉俸施药救民,还救助了六百多家的逃荒户,使其得以复业。他的这些政绩为他赢得了“治声”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