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观点和诗词的主旨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和注释进行分析判断,注意要逐句分析。 “凌波微步”,出自宋玉《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原指美人步履轻盈,现在泛指女子走路时轻快的样子。这里比喻侍女行走轻盈。“已入陈王赋”,化用晋代潘岳的《藉田赋》:“东园之树
杨花无力。 - 注释: 杨花,一种轻盈的花朵,常常随风飘散。“无力”形容其柔弱无骨,无法承载风的力量。 拂袖怜春色。 - 注释: “拂袖”表示轻轻摆动袖子的动作,这里用来比喻春风的轻抚。春天的景色美好,让人不禁想要亲近。 长爱娇嗔人不识。 - 注释: “娇嗔”是一种娇媚而略带责怪的表情,常用来描述女子生气时的模样。这里表达了春天的美虽被人们欣赏却无人真正理解其情感。 水剪双眸欲滴。 -
诗句释义 - 清平乐:这是一首词牌名,常用于表达柔情和哀愁。 - 柔情如结:形容内心的柔情如同纠结一般难以解开。 - 着意凭谁说:表示想要向人诉说内心的感受,但无人能解。 - 春去风翻帘外铁:春天过去,风吹动窗帘外的铁,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 几度天涯明月:指多少次在天涯海角看到同一轮明月。 - 无端故故思量:没有原因或理由地反复思考。 - 绿窗梦远潇湘
王孙何处/草遍羞回顾 啼鸟帘笼吹日暮/依旧春风空度 泪流滴尽鲛绡/月明吹断琼箫 愁看楼前杨柳/倚栏独自魂消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抒发了闺中女子对远方游子的深深思念。首句"王孙何处",表达了女子的迷茫与期盼;次句"草遍羞回顾",描绘了女子因思念而不愿回头的情感状态;三句"啼鸟帘笼吹日暮",以啼鸟和落日为景,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四句"依旧春风空度",暗示着尽管有春风相伴
清平乐 罗带香罗曾寄。小凤盘云腻。要识春来腰更细。剩得许多垂地。玉钩移孔难寻。有时撚着沉吟。踪迹可知无定,两头都结同心。 注释: 1. 罗带:一种丝织品,常用以束腰,故称“罗带”。 2. 小凤:指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形似凤凰,也称为“凤冠”,是古代妇女的装饰物。 3. 盘云:指头饰上盘绕的彩云状物,形容头饰华丽多彩。 4. 要识春来腰更细:意思是要识别出随着春天的到来,人的腰身变得更加纤细。 5
晓帘妆罢,逗得鹦哥挂。 清晨整理了妆容,逗引出鹦鹉开始学舌, 过眼韶光都是假,教把春风来骂。 转眼间,美好的时光如梦似幻, 却要教鹦鹉用言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断云残雨无凭,不劳莺燕傅情。 春日的细雨和飘零的云彩都失去了意义, 不必再让莺歌燕舞来传递情感; 明日买丝绣佛,与他同念心经。 明日将买来丝线,为它绣上佛像,一起诵读心经。 注释: - 晓帘妆罢:清晨整理了妆容。 - 逗得鹦哥挂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醉东风”、“秋夜月”。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仄韵转一韵。 为他羁绊:意为为他的思念所牵绊。 萦性相思:指因思念而情思难抑。 洛水巫云生锦幔:洛水边飘荡着女巫的云雾,像锦绣的帷帐一样。 孜孜亦自商量:孜孜不倦地互相商讨。 蝶化曾笼翠袖:蝴蝶化身时曾经用翠绿色的袖子装扮自己。 莺啼又隔银墙:黄莺的叫声隔着银色的高墙在呼唤。 【赏析】 本词是一首咏人之作
【注释】 春闷:春天里因愁闷而失眠。 雪消水溢:积雪融化,水流满溢。 岸柳金芽:岸边杨柳上刚刚萌生的嫩芽。 漠漠暗尘萦宝瑟:微风吹拂着的尘埃萦绕在宝瑟上。 转:转动,这里指坐起来。 红日:太阳,这里借指人的眼着。 博山:古代妇女用来熏衣取暖的一种香炉。 香袅烟丝:袅袅升起的香烟。 闲愁闲闷谁知:闲愁闲闷又有谁知道呢? 罗衣:一种薄质的丝织品,用来做衣服的衬垫。 花枝:花朵。 【赏析】
【译文】 两山的山峰如人皱眉,春日里云雾缭绕更添了几分绿意。新雨过后,阳光温暖地照射着大地,万物都显得生机勃勃。桃花红得像是涂了胭脂一样。 醉眼朦胧中看到她斜倚在鬓边的蝉发,听到她在歌唱。站在堤岸上静静地聆听着她的歌声。她懒洋洋地登上银鞍,催促她弹奏琵琶。我多么愿意为她弹奏一曲金屑琵琶啊! 【赏析】 这首词写春游时的所见所感。上片写景。首二句描写远望中的两峰,以“眉蹙”形容山峰之高峻
注释: 小栏西畔。 私语春情乱。 仿佛有人花外唤,故卷梅红罗幔。 嬉游忘却根松,问时无那羞容。 最是牵云惹雾,明朝不戴金虫。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词,通过描写春天的小栏、梅红色的幔帐、根松和蝴蝶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全词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充满了诗意